散文教學風格多樣,然而無論怎樣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握“神不散”這個中心,即必須圍繞散文的“三個關鍵”進行教學。
一、需要抓住散文中的“寓意物”
有研究者提出,散文中的“寓意”是很重要的因素,是散文的靈魂,因而,散文教學,最關鍵的是要找出“象征物”或者“寓意物”。對于散文來說,很多時候題目就是象征物或者寓意物,尤其是哲理性散文更為明顯,關鍵是怎樣把握其中的寓意與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就有一定的難度了。
首先,需要讀,反復讀,認真揣摩,品析,感悟,尤其要關注散文中作者發表議論的句子,這些往往是作者思想表達之所在。比如《白楊禮贊》這一課中有一個議論句子:“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睂Υ耍枰處熞龑W生認真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其次,要認真品味散文中的修辭,這些手法往往是作者寄寓情感之所在。比如在《楊柳》這一課中,文章用兩大段篇幅描寫了紫薇、芍藥、紅杏、牡丹等名花的特點,將這些名花與楊柳進行對比,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及散文中的理性特征,其實就蘊含在對比中。牡丹這些名花僅因少見而出名,算不得驚艷且種植過程繁復,而楊柳極易存活、生命力旺盛的特點深得作者欣賞。楊柳“下垂”的姿態與牡丹、參天古木向上生長的姿態形成對比,贊揚了楊柳不忘本的特點。
二、需要抓住散文中的“生發點”
從散文體裁特征出發把握方向。從體裁上看,散文與小說、戲劇等的區別,主要在于,散文中的人物故事大多是真實的,所描寫的對象往往都是直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需要,因而在表達方式上,更多的是運用敘事與描寫。這在人物塑造上自然比小說更自由,更隨意。比如魯迅所寫的《藤野先生》,內容就非常豐富:從時間上看,前后跨度二十年;從地區上看,從日本到國內;從人物上來看,有“我”、藤野先生,還有清國留學生、日本“愛國青年”等等。內容很多,但是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以自己的思想變化為線索,進行了選材。這與作者的另一篇小說《一件小事》不同,它的選材都是為了襯托車夫的品質。
從散文風格出發把握方向。無論怎樣,散文都屬于文學范疇,因而無論是中國散文,還是外國散文,其本質相同。但由于各個國家的人情、風俗不同,從而導致審美、文化風格不同。日本散文一般比較恬靜、自然,不太講究,然而卻渾然天成。比如《太陽的話》《大川的水》《聽泉》等等,都可以算是日本散文中的代表作。阿拉伯散文則富有哲理,講究給人啟迪,比如紀伯倫的散文就是如此。而歐美散文則往往注重對心靈世界的刻畫,比如《鼠籠》以及《貝多芬百年祭》等等,都是細膩刻畫心靈世界的代表。
另外,在拉丁美洲地區,則出現了一種小說散文化或者說散文小說化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很難把小說與散文區分開來。這是由于國家地區差別而導致的散文差異。就是中國散文,也因為地域不同而產生了各種流派。在明清時代,就有所謂以地域命名的典型的桐城派、竟陵派等等。這些流派不僅帶有強烈的地域差異,而且還有很強的個人風格。所以,教師針對散文教學時,就需要根據地域差異來準確了解散文風格。只要把握了大的方向,再深入了解自然會很簡單。而根據地域差異準確把握散文風格則是深入研究散文教學的第一步。
三、需要抓住散文中的“動情點”
散文離不開抒情。只有真正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散文才會有生命力。然而作者的情感是復雜的、多變的,因而在散文中的情感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多姿多彩的。教師組織散文教學時,如果只憑所謂的思想,不去研讀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個性意識,那么對散文就不能進入深層次理解。所以,組織散文教學,不僅僅需要閱讀散文本身,還需要研讀作者,了解作者經歷、時代背景,甚至作者的情感變化等等。
只有這樣準確把握作者的情感點,才能準確找準散文情感的著力點。比如同是寫“綠”,朱自清往往側重于景物描寫,驚詫于梅雨潭的自然景觀之美;而陸蠡則不同,他側重于對自身的心理描寫,從發現這一抹“綠”到將它囚于案前,描寫常春藤形態以及自己內心的一系列變化。對于作者本人來說,這抹“綠”并不僅僅是生命力旺盛的綠色植物,而是他情感的自我化。所以,作者的情感不同,自然,動情點也不同,那么散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也不同。
何謂“動情點”?其實,通俗地說,也就是“文眼”。一般情況下,文眼是出現在散文的開頭或結尾。比如《給我的孩子們》開頭第一句:“我的孩子們!我憧憬于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這當中的“憧憬”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所在。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品味這一句話,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那么很快就會掌握其中的情感線索。對于散文來說,其中的“情感”往往集中在作者自身,應在文中找出作者的“動情點”,這對于理解散文、讀懂內容、深入剖析而言,是重要的關鍵。
總之,上面提到深入理解散文的“三個關鍵”,僅僅是一種參考。對于散文來說,它屬于文學,因而最根本的、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仔細品味,從而在整體上把握散文的情感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