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設計
授課教師 |
牛百寶 |
課題 |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
學科 |
歷史 |
|
教 學 目 標 |
知識與技能 |
1、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的歷史背景,培養運用辨證的、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2、閱讀《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及有關資料,培養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 |
||||
過程與方法 |
1、課前預習教材、搜集信息、完成學案中部分內容,提高自主學習和歷史閱讀能力。 2、引導學生欣賞圖片、文史資料和影視片段,借助形象思維以感知歷史,體驗歷史,培養審美能力。 3、按照師生互動的原則,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感受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革命活動,培養堅持真理和為人類進步事業勇于探索和獻身的精神。
|
|||||
教學重點 |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
|||||
教學難點 |
由《共產黨宣言》看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
|||||
教學主案(教學內容) |
教學輔案(教學方法、手段、活動) |
|||||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人類社會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思想大師群星璀璨,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為人類設計著美好的未來生活。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夢想著一個大同社會,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描繪了一個真善美的理想國。當歐洲歷史進入到工業文明時代,啟蒙思想家舉起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要建立一個民主平等的理性王國……但是每一個天才的設計都因其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而存在著各種缺陷。然而人類探索的腳步并沒有就此停止。19世紀中期,馬克思和恩格斯創建了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它的產生實現了人類認識史上劃時代的偉大變革,在人類思想史上樹立了不朽的豐碑。 (二)研探新知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背景: 播放改編自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歷史故事,探究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經濟社會根源。 |
創設情境:展示古今中外偉大的思想家的圖片,介紹他們的美好的社會理想,學生欣賞、感受,認識馬克思主義是千百年來偉大的思想家對人類建設理想社會的不懈追求的繼續。
利用改編者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興趣。
|
|||||
教學主案(教學內容) |
教學輔案(教學方法、手段、活動) |
|||||
設計問題 1、杰克的生活反映了英國存在哪些社會問題? 2、生產力在發展,工人們的生活狀況是否會有所改善? 3、早期工人運動主要采取了哪些斗爭方式?提出了哪些斗爭要求? 4、經濟危機給英國工人階級帶來了哪些影響? 5、“我們向國會請愿”指的是什么事件?同一時期還有哪些國家發生了類似的工人運動?工人的斗爭要求發生了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 6、工人運動存在著哪些缺陷? 小結:穿越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了19世紀30、40年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危機重重,資本主義在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弊端日益爆露,爆發了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加劇了本就尖銳的社會矛盾,工人斗爭不斷,政治危機嚴重,廣大人民對啟蒙思想家所宣揚的理性王國深感失望,急需科學的理論指導人民改善貧困的生活狀況。
2、內容 請同學們結合學案老師所給的《共產黨宣言》的部分原文,討論它主要闡述了什么內容? 3、意義 (三)延伸拓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關于人類社會美好未來的探索,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的,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在今天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與馬克思主義的理想還有很大差距,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為了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
根據故事內容設置問題,學生合作探究,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社會根源,理解科學理論產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進一步認識思想理論和政治經濟之間的關系。 最后,歸納總結理論產生的條件。
學生閱讀經典討論后,概括馬克思主義的內涵。
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內涵,總結馬克思主義的意義。
學生討論,聯系現實,激發愛國主義情懷,責任感和使命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