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時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應用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昆蟲觀察盒的盒蓋是一個凸透鏡,如圖所示,盒蓋到盒底的距離為10 cm,利用凸透鏡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觀察小昆蟲。在一次實驗中,小明不小心把盒蓋上的凸透鏡打碎了。為了修好觀察盒,老師分別給他提供了焦距為4 cm、8 cm、10 cm和12 cm的凸透鏡各一個,他應該選擇哪種焦距的凸透鏡合適呢?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eq \a\vs4\al(知識板塊一 判斷凸透鏡成像時像的變化)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物體從距凸透鏡較遠的地方逐漸移向焦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像越來越大,且為正立的實像
B.像越來越大,且為倒立的實像
C.像越來越小,且為正立的實像
D.像越來越小,且為倒立的實像
2.用凸透鏡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如果將透鏡的表面遮去其下面的一半,其結果是( D )
A.像的上半部分沒有了 B.像的下半部分沒有了
C.像全存在,但上半部分變暗了 D.整個像存在,但變暗了
3.如圖所示是物體AB經照相機鏡頭成像原理示意圖,當AB沿主光軸遠離鏡頭時,則物體上A點的像A′移動的方向是( B )
A.A′O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
,(第3題圖)
,(第4題圖)
eq \a\vs4\al(知識板塊二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4.如圖所示,蠟燭置于凸透鏡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清晰的像。下列光學器件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是( D )
A.照相機 B.放大鏡 C.平面鏡 D.投影儀
5.小明用焦距為10 cm的放大鏡去觀察郵票。想看清楚郵票上的細微之處,如右圖所示,這時放大鏡與郵票間的距離應( B )
A.等于10 cm
B.小于10 cm
C.大于20 cm
D.在10 cm與20 cm之間
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欣記錄的部分實驗數據如下表:
焦距 |
次數 |
物距 u/cm |
像距 v/cm |
像的性質 |
||
虛實 |
大小 |
倒正 |
||||
f=10 cm |
1 |
45 |
13 |
實像 |
縮小 |
倒立 |
2 |
30 |
15 |
||||
3 |
18 |
22 |
實像 |
放大 |
倒立 |
|
4 |
16 |
25 |
(1)表格中有幾項內容漏寫了,請你補充完整。
(2)實驗過程中小欣觀察到第2次所成的像大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所成的像。
(3)當把蠟燭調到距離透鏡8 cm的位置時,小欣發現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始終得不到像。為了觀察到這時所成的像,眼睛和蠟燭應該在凸透鏡的異(選填“同”或“異”)側。
對學:分享獨學1~6題:(1)對子之間檢查獨學成果,用紅筆互相給出評定等級。(2)對子之間針對獨學的內容相互解疑,并標注出對子之間不能解疑的內容。
群學:小組研討:(1)小組長先統計本組經對學后仍然存在的疑難問題,并解疑。(2)針對將要展示的方案內容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共同解決組內疑難。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方案 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手指(如圖甲所示),看到手指放大的像;然后再用它觀察遠處的房屋(如圖乙所示),看到房屋縮小的像。(以上兩空均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