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的教案
初備人:田春梅 集體備課人 :楊志學 王金濤 董彥楠
[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教學重、難點]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并非一人所做。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評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由于作者文化素質較高,有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
三.朗讀:
1.學生自讀,要求:注意字音,停頓節奏,體會情感。
2.找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好節奏,讀出情感。
3.學生自讀,要求:體會詩的情感。
4.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好節奏,讀出情感。
四.整體感知:
1.讀完這首詩,你認為這首詩中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句?
明確:“憂傷以終老”
2.作者為何憂傷? 明確:“所思在遠道”
3,那么這到底在思念什么?明確:思念故鄉,
五、詩歌鑒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明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遠方”遠方的“心上”人。
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這對全詩意境的營造有什么作用啊?
明確: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荷花給人以清幽,高潔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視“荷”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潔的品質。這為文章奠定了高潔,清幽的意境。
3,在這清幽高潔的意境之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1) 采芙蓉——高興,歡欣,喜悅。
大家可以想象,那一片是朱自清筆下的月下荷塘甚至比那還要美的荷地,采到了漂亮的一枝,又看見了那枝最漂亮,有快速的奔過去采,那是何等的高興。
(2)采之欲為誰?——滿心的失落,傷心。
滿腔的歡喜如同遭到的一瓢涼水,于是發出了3-4句的疑問嘆息,所思的人在遠方,
(3)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憂愁思念,痛苦
還顧,回頭 ,既有動作感,又有畫面感,可以清晰的看出環顧者在回頭的那一瞬間,眼眸里流露出的孤獨,憂愁的神情,表達了抒情主人公極度的痛苦之情。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4)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憂傷痛苦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想愛卻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
六.問題探究
宋代著名詞人秦觀《鵲橋仙》中有這樣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和《涉江采芙蓉》的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明確:抒情主人公由眼前想到以后的生活。主人公更深深的擔憂,如果兩人相愛不能相聚相守,那只能憂傷到死亡。這種情緒是黯然銷魂的。
《鵲橋仙》中牛郎和織女隔河相望不能在一起。但在每年的七月日還能相聚,距離產地美。而《涉江采芙蓉》中的兩人卻是永久的分離。
七、結束語
詩歌的傳世,源自心靈的共鳴。詩人結情成詩,我們緣詩入情。即便跨越了 千年的距離,一定可以體悟到詩中流淌的真情。最后讓我們再讀一下作品,再體會那份相愛而不能長相廝守的痛苦。
八、作業:背誦《涉江采芙蓉》。
十、板書設計
采芙蓉————----歡欣高興
所思在遠道————失望傷心
還顧望鄉——----- 憂愁痛苦
情人離居—————憂傷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