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
初備人:田春梅 集體備課人 :楊志學 王金濤 董彥楠
教學目標:
1、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
2、反復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3、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
2.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Speafthedevil,andheappears(說曹操,曹操就到),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devil”一詞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要把“魔鬼”翻譯為曹操呢?請談談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燈片)作者簡介:曹操(1-220),字孟德,東漢人。三國魏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他的創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了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
二、初讀詩歌,感受詩韻
1.此詩格調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哪位同學先自告奮勇朗讀一下這首詩呢?
2.大家再一起來聽聽錄音,聽完后我會請同學起來回答朗讀帶讀出的聲音給你什么感受?
明確: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出來。節奏多二二式,語速要慢點。
3.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文注釋,在預習的基礎上了解詩意。
三、合作探究,感受詩句,品味意境:
1.你認為本詩的情感著眼點在哪一個字?他憂的是什么,下面我們就來結合詩歌具體分析。
明確:憂;憂人生短暫;人才難求;功業未就。
(交代寫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敗呂布、平袁術、滅袁紹的基礎上,統一了北方。這年冬天,他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統一天下。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失利,被周瑜殺得大敗而歸。當時的曹操已經3歲了,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
2、“詩言志”,結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
明確:?志?:廣納人才,建功立業,統一天下
三、藝術特色
1、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詩經·鄭風·子衿》
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賢才若來投奔于己,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薄俄n詩外傳》?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復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一大業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管子.形解》
海納百川,誠心納英才,希望接納的人才越多越好。
2、巧用比興。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時光何其短暫。?“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兩句喻得不到賢才的憂思不可斷絕。?“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喻賢士們還沒有歸宿。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喻賢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尋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詩人惟恐賢士不來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納人才的博大胸懷,用以虛心待賢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厚遇賢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四、課外拓展: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與藥及酒之關系》)
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段涞奂o》
以上是一些關于曹操的資料,請你結合《短歌行》中詩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100-200字的練筆。
五、詩歌總結
《短歌行》抒寫的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兼詩人的曹操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抒發了自己對人生苦短和時光易逝的苦悶和感嘆,同時也以真誠和迫切的心情抒發了自己招攬賢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業的宏圖大志。在詩歌的最后也坦誠的向世人展現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全詩前面部分寫的沉郁悲涼,后面部分寫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體現了建安時期“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傳世的千古名篇。對于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來說,曹操的那種珍惜時間、積極上上的精神,真誠坦蕩的胸懷以及樹立遠大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的。
六、作業:
與歷史人物對話——以“曹公,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則200字左右的小練筆。
2.背誦并默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