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中考訓練方法
瀏覽次數:次 發布時間:2018-06-14 發布人:封偉
一、堅持進行經常性鍛煉的方法
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人們常說:“一口不能吃個大胖子”。在從事各種體育鍛煉中,需要循序漸進,逐步地提高。從易至難,從簡至繁,由小到大,加大負荷。各種體育活動應逐步加大運動負荷。一般來說,在各種體育活動后只感到有輕度疲勞,但沒有不良反應的,且很快得到恢復,這樣的負荷才是合適的。例如立定跳遠、跳繩等。
二、既全面,又實效的方法
發展身體素質。即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和柔韌等。例如:(1)耐力素質練習:中長跑,男1500米和女800米。中長跑的主要部位是下肢,其它部位相互協調、相互聯系。上肢的有引體向上或雙臂屈伸;(2)靈敏素質練習:雙搖跳繩和協調拍擊(在原地高抬腿跑中雙手輪流拍擊肩、膝、踝等部位);(3)速度素質練習:如,半分鐘單搖跳繩及短跑50米、100米;(4)力量練習要與靈敏、速度等素質練習相配合。如:利用單雙杠,做各種支撐、懸垂、移動練習。或徒手或用器械:身體俯臥或仰臥,各種方式的收腹、挺身、臂屈伸、舉腿等練習;(5)柔韌素質練習: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說明柔韌的好壞,年齡小發展柔韌性很容易。初中新生應抓緊一般性柔韌練習。如:①臂繞環;②立位體前屈(直腿屈體向下,手掌觸及地面或摸到足跟);③各個方向的壓腿、踢腿、劈叉(縱叉、橫叉)。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指出:學校應當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余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因此,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鍛煉、運動隊訓練應當采取多種形式的鍛煉活動。在鍛煉前一般要根據運動的特點,活動身體各部位,做好運動前適應活動。從而提高運動前大腦皮質神經元的興奮點,以協調運動器官和其他器官的功能,消除懶惰衰敗,激發運動狀態。
在體育活動結束前,要為身體恢復做好一些整理活動。例如:放松身體的各種緩慢性活動或深呼吸的動作。特別是緩沖性慢跑,隨意性擺臂、擺腿、慢節奏的深呼吸,能夠有效地補償在劇烈運動過程中的氧損耗,使呼吸和血液循環暢通,使氧和負離子得到補充。這樣有利于消除疲勞,使人機體能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
三、在體育鍛煉時學會自我身體檢查
(1)自我感覺:在正常情況下,每次鍛煉前應是精神飽滿,體力充沛,對鍛煉有興趣,鍛煉后能較快地消除疲勞。相反,如果在鍛煉前感到體力不佳,精神不振,缺乏鍛煉欲望;鍛煉時容易疲勞和出汗,有頭暈感覺或者鍛煉后長時間不能恢復等,應及時查找原因。調整鍛煉計劃和運動負荷,必要時還可暫停鍛煉進行體檢。
(2)體重:鍛煉初期,由于新陳代謝加強,體內脂肪和水份消耗較多,體重可能減輕一些。過一段時間,由于肌肉質量和體積的變化,體重就會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對中學生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應逐漸增加。可以通過測定運動前后的體重并加以比較,以觀察運動對自身體重乃至整個身體的影響。
(3)睡眠:經常運動的人,睡眠是良好的。如果出現失眠、屢醒、多夢等,若無其它病因,就應檢查鍛煉的方法和運動負荷是否合適。
(4)食欲:經常運動的人,食欲良好。但是有時由于運動負荷過大或出汗過多,大量失水和鹽會使食欲減退。另外,鍛煉后馬上進食,也會影響食欲。運動后半小時左右進食較為適宜。
(5)脈搏:經常鍛煉的人,安靜時脈搏頻率較緩慢,有的每分鐘脈搏為50~60次,甚至更少。大多數同學每分鐘脈搏為70~80次,也是正常的。脈搏緩慢而有力的人,說明經過鍛煉機能水平比一般人高。鍛煉期間,如出現鍛煉后安靜時脈搏加快的趨勢,說明疲勞逐漸積累,應注意減少運動負荷。此外,進行體育鍛煉時還要注意安全,經常檢查場地器材,加強自我保護,遵守運動衛生要求,這樣才能避免運動損傷,獲得良好的效果。
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人們常說:“一口不能吃個大胖子”。在從事各種體育鍛煉中,需要循序漸進,逐步地提高。從易至難,從簡至繁,由小到大,加大負荷。各種體育活動應逐步加大運動負荷。一般來說,在各種體育活動后只感到有輕度疲勞,但沒有不良反應的,且很快得到恢復,這樣的負荷才是合適的。例如立定跳遠、跳繩等。
二、既全面,又實效的方法
發展身體素質。即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和柔韌等。例如:(1)耐力素質練習:中長跑,男1500米和女800米。中長跑的主要部位是下肢,其它部位相互協調、相互聯系。上肢的有引體向上或雙臂屈伸;(2)靈敏素質練習:雙搖跳繩和協調拍擊(在原地高抬腿跑中雙手輪流拍擊肩、膝、踝等部位);(3)速度素質練習:如,半分鐘單搖跳繩及短跑50米、100米;(4)力量練習要與靈敏、速度等素質練習相配合。如:利用單雙杠,做各種支撐、懸垂、移動練習。或徒手或用器械:身體俯臥或仰臥,各種方式的收腹、挺身、臂屈伸、舉腿等練習;(5)柔韌素質練習: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說明柔韌的好壞,年齡小發展柔韌性很容易。初中新生應抓緊一般性柔韌練習。如:①臂繞環;②立位體前屈(直腿屈體向下,手掌觸及地面或摸到足跟);③各個方向的壓腿、踢腿、劈叉(縱叉、橫叉)。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指出:學校應當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余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因此,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鍛煉、運動隊訓練應當采取多種形式的鍛煉活動。在鍛煉前一般要根據運動的特點,活動身體各部位,做好運動前適應活動。從而提高運動前大腦皮質神經元的興奮點,以協調運動器官和其他器官的功能,消除懶惰衰敗,激發運動狀態。
在體育活動結束前,要為身體恢復做好一些整理活動。例如:放松身體的各種緩慢性活動或深呼吸的動作。特別是緩沖性慢跑,隨意性擺臂、擺腿、慢節奏的深呼吸,能夠有效地補償在劇烈運動過程中的氧損耗,使呼吸和血液循環暢通,使氧和負離子得到補充。這樣有利于消除疲勞,使人機體能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
三、在體育鍛煉時學會自我身體檢查
(1)自我感覺:在正常情況下,每次鍛煉前應是精神飽滿,體力充沛,對鍛煉有興趣,鍛煉后能較快地消除疲勞。相反,如果在鍛煉前感到體力不佳,精神不振,缺乏鍛煉欲望;鍛煉時容易疲勞和出汗,有頭暈感覺或者鍛煉后長時間不能恢復等,應及時查找原因。調整鍛煉計劃和運動負荷,必要時還可暫停鍛煉進行體檢。
(2)體重:鍛煉初期,由于新陳代謝加強,體內脂肪和水份消耗較多,體重可能減輕一些。過一段時間,由于肌肉質量和體積的變化,體重就會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對中學生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應逐漸增加。可以通過測定運動前后的體重并加以比較,以觀察運動對自身體重乃至整個身體的影響。
(3)睡眠:經常運動的人,睡眠是良好的。如果出現失眠、屢醒、多夢等,若無其它病因,就應檢查鍛煉的方法和運動負荷是否合適。
(4)食欲:經常運動的人,食欲良好。但是有時由于運動負荷過大或出汗過多,大量失水和鹽會使食欲減退。另外,鍛煉后馬上進食,也會影響食欲。運動后半小時左右進食較為適宜。
(5)脈搏:經常鍛煉的人,安靜時脈搏頻率較緩慢,有的每分鐘脈搏為50~60次,甚至更少。大多數同學每分鐘脈搏為70~80次,也是正常的。脈搏緩慢而有力的人,說明經過鍛煉機能水平比一般人高。鍛煉期間,如出現鍛煉后安靜時脈搏加快的趨勢,說明疲勞逐漸積累,應注意減少運動負荷。此外,進行體育鍛煉時還要注意安全,經常檢查場地器材,加強自我保護,遵守運動衛生要求,這樣才能避免運動損傷,獲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