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從 而促進知識的建構,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于建立探索性的個性化主體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合作學習使得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學會”為“會學”,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交往技能。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探索交流進行學習,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小組合作學習能密切師生的關系,讓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間的討論與交流,某方面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幫助這方面學習差的學生,從而使知識與技能互補。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得學生形成正確的評價,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參與者不僅充分表現自我,而且在與他人相處中學會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取長補短。在評價他人的同時,也接受他人的評價,有利于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那如何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呢?
1、精心組建互動小組。教師應多方位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搭配小組人員,實現組內成員優勢互補,互相促進。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師應給以學生自己組合小組的權利,以利于讓學生保持新鮮感,提高他們互動的興趣,此外,組內成員要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任務,每個小組都要確定討論過程中的協調員、記錄員、資料員、發言人等。經過一段時間后,組內成員角色要互換,要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角度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教師要對各學習互動小組實行動態管理,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出現不合理現象時應及時采取措施,調整和重新調配小組成員。
2、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要靈活。學習完一個單元后,可以讓小組成員根據本單元內容自編、自演短劇,或編簡短的對話,讓學生自己分配角色進行表演。教師還可以把小組交流的內容作為預習的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和詞匯句式知識,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并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后再進行組內交流、討論。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小組互動時就可以避免盲目從眾或無言以對,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要注意發揮教師主導的作用。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向導和促進者,在合作學習中起主導作用,同時,教師還應該是學生課堂活動的合作者,應合理正確引導學生。教師應認真觀察小組的學習活動情況,積極啟發和引導學生的小組活動,有意識地促進小組學習成果的交流。
4、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和獎勵機制。科學合理的評價和獎勵機制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在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及時多樣地對學生或小組的活動予以認可或獎勵。可以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個人評價與他人、小組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合理公正的評價是學習互動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不可能很好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因此,教師要有統一的評價標準、明確的規則和操作流程,既要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又要各小組展開友好競爭。教師應對小組成員互動過程和結果適當加于評價激勵,對基礎欠佳者予以激勵的積極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互動中都實現學習目標。
小組的合作形式:
-
分配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么,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么(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么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么樣)。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于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在本學期我在講《納稅》一課時,我提前一周布置學生自己去查詢、收集有關納稅的知識。在上課時,我叫學生匯報自己收集的稅務知識,結果學生個個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稅務知識來匯報。可想而知,結果只能是學生不能盡興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學任務也肯定不能完成。這就是老師在課前沒有預先估計到的結果,因而,沒有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配。
-
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后,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此外,老師還應該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究。在以往聽過一些老師的課,課堂上有這一環節,但往往是一個過場,短短一、兩分鐘就結束了,根本沒有一點實效。這是老師在課堂上的“霸權主義”,因而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更需要老師的“合作”。
-
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匯報,了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了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于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師預先設計好問題要有交流的焦點,交流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爭議性。交流的問題,如果沒有深度,則議論不開;如果沒有爭議性,則議論時也無法有效地展開。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過交流使得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對此問題不理解的學生得到理解。其實這就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要說交流的是難點問題,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后才能談到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原來的滿堂灌和一本書一支筆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改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的模式。而小組合作課堂討論探究模式的教學恰恰能夠發揮這樣的效力。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組的討論探究互幫互助中既幫別人解決了問題,也被別的同學幫助解決了問題,而在這樣的和諧課堂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的班級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在小組合作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同組成員之間交流非常頻繁,非常和諧,而在自主學習和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拓展了自己的活動思維空間,而且每一個同學都有平等的發言機會,使每一個同學都得到了鍛煉,我覺得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中才能夠真正實現使班級的每一個成員都不掉隊。教師在小組合作自由探究的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師在課前的學案問題設計上必須深思熟慮,精心設計,設計富有創意的探究,使合作不僅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課堂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觀調控,并且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反饋、落實;最后教師還要根據問題難度的不同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適時地改變學生小組討論的具體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意識。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為并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復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說,重點的問題,應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數學素養形成和發展關系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對解題方法的把握以及運用數學的規律等。如教學《正比例的意義》時,當學習了例1、后,我讓生自學例2",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會遷移,最具有創造性。同學們經過合作討論,得出了結論:“第一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第二它們都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第三它們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同時,正確的評價與被評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評價可以是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合作中行為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變化。獎勵,有利于激勵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采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我們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們常常是被綜合運用才能產生好的效果。教學中我發現,有的教師在提出探究問題后,一沒有進行必要的引導,使學生體會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二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就急于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參與,要么是亂哄哄一片,不著邊際,不抓要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是安排與沒有安排一個樣,活動后的效果不理想,教師還得回到原來提出問題時的環節重心引導,白白浪費了教學時間。
我個人認為,在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道路上,需要每一位教師更多地“扶一把”學生,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先去幫助各小組明確組內分工和相應職責,逐步形成學習習慣,讓孩子們能夠逐步的學會自主學習,學會互相交流溝通,形成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完善評價機制,把“外圍”的工作做到位了,然后再一點一點地放開手,力求工作得到實質性開展,小組合作的學習既然就是水到渠成了。而學校推行的“生命化課堂星級評價”正好為我們教師在促進學生學習習慣和態度等方面的落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師能夠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各個環節的習慣和態度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學風,更為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和目標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指引,讓老師們在實踐中能夠更加明確自己應該做什么。
盡管新的教學模式一開始總是讓人充滿困惑,但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能堅持做一個有心人,在探索過程中時刻學習、總結和反思,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