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好一節歷史課應該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處理好課堂的導入。導入,是教師送給學生的第一束鮮花,視為教學的“定調”。導入相當于“鳳頭”,內容好不好聽,要看上課前簡簡單單的導入。好的導入可以引人入勝,學生會被將要學習的內容吸引,產生學習的興趣。教學導入非常重要,要設法從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在整個課堂中都感覺具有挑戰性,想去探究某些事物。要處理好導入,功夫應該下在平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多看書、報、影視,收集、積累各種與歷史知識有關的資料和信息,設計導入語時才有豐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內容特點,這樣才能用生動的導入語來達到突破教材重點和難點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學生特點,注意學生年齡特征、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導入要切合學生實際。
其次,應處理好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在講授《同盟會的成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一課時,課堂的三個部分之間過渡不夠圓潤,顯得生硬。最好的過渡應該是通過一句簡單的話語,將前后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好的過渡,需要進行深思熟慮,從上一環節到下一環節,給學生一個容易接受并且完整的知識。不能直接說“下面咱們講下一個問題。”這種生硬的過渡,有可能導致學生失去興趣,也難以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要處理好一節課中的過渡,就要開動腦筋思考,并參考別人已有的過渡不斷完善。
第三,應處理好重點結論的講述。在講授《大變革的時代》一課時,將自己收集的重要結論直接讓學生記在課本上,以應付考試。這樣的做法是歷次考試經驗的總結,書上的許多內容需要補充,才能適應考試。不過自己在課堂上生搬硬套的讓學生記,沒有進行分析,沒有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看起來自己也知道什么是重點、難點,但是處理重點、難點的技巧還欠妥。要給學生講好這些重要結論,在備課時要充分思考如何解釋給學生。分析得好了,會使學生感覺記憶歷史不再枯燥,因為已經在理解中掌握了。
第四,注意課堂語言的抑揚頓挫。語言是教師的法寶,教師要運用語言來傳授知識。平鋪直敘的課堂語言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使教學遇到障礙。而生動活潑,充滿波浪起伏的課堂語言,會在學生的腦子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使語言充滿抑揚頓挫,就需要在課堂下經常性的鍛煉。這次在片區上講課,評委老師的意見就是語言要盡量抑揚頓挫。這也需要多讀像《演講與口才》一類的書籍,提高理論知識,加上不斷練習,就能使自己的課堂語言抑揚頓挫,充滿磁性。怎樣使自己的語言抑揚頓挫?先要練好發音,要純正,不要忘了節奏和調,這是抑揚頓挫的基礎,這是理論,也是實踐。好了之后,找一些名人演講,跟著模仿,體會其中的規律和節奏等等。正音、貫口,即一口氣說下去,如何抑揚頓挫,每天對著鏡子不下30遍地練。
最后,應處理好板書與多媒體的關系。板書是課堂知識的重要展示。這次在片上講課時,雖然寫了板書,但是只是副板書。板書是一個人基本功的體現。因為大多數時間,我們并不是,每節課都在使用多媒體。在以后的公開課中,應寫板書,多媒體只是輔助手段,不能代替板書。在授課中,有適量的板書,能強化知識點和難點,暗示學生做好筆記。通過書寫板書,控制講課節奏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基礎和快慢,反饋學生信息。同時也體現任課教師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