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是人類進行生產活動是對所處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長期積累總結。地理研究的領域十分廣闊,包括地球與地圖,天氣和氣候,人口的分布,國家和民族等等。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感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解決生活的實際能力。
在學習《地球的自傳》時,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解釋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現象和時間的差異。晝夜交替現象是我們學生每個人都能感知到得地理現象,學生的學習興趣強,易于理解記憶。關于太陽為什么會東升西落的問題,用地理原理解釋過于抽象,初中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可以聯系生活,我們每個人都乘坐過汽車,如果汽車自西向東運動,那么乘客看窗外的書應該是由東往西運動的,這個學生都應該理解。實際上我們在地球上就像乘客做汽車一樣,跟著地球在做自西向東運動,那我們看太陽就應該東升西落,和地球自轉的方向正好相反。
創設情境,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一些情境,以便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完成教學任務。由于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學生難以長時間保持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因此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是教師的一個重要課題。 新課程改革為地理教師帶來挑戰,教師不再是只注重地理知識的準確和全面,而是讓學生如何學的輕松,快樂,樂于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整個教學過程愉快、輕松,課堂氣氛活躍,學習學習效率高。創設情境應該是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情境中的問題不應該太難,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積極的思考,解決問題。例如在《海陸變遷》這一節,可以用課件播放有汶川大地震有關的影像資料,來說明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邊界的關系。教師創設的這樣的教學情境,既有時效性,又貼近現實生活,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課堂教學效益明顯。 4利用詩歌、故事,活躍課堂氣氛, 地理學科很多內容比較抽象,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詩歌、故事、成語來豐富地理教學的的文學內涵,使地理課堂有一點文學氣息,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加深對地理事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聯系實際學習地理的能力,熱愛地理科學的情感。 例如在地球的“赤道周長”和“自轉”時運用毛主席詩"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問學生坐地一天真的能行八萬里嗎?”同學們通過仔細分析教材中的圖,最后就有同學回答:“赤道的周長是4萬千米,地球自轉一周的周期是一天,站在赤道上有可能”。 關于中國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及對中國河流的影響時,可以運用一些詩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地形地勢與氣候時引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說明海拔因素是影響氣候,每升高100米氣溫降0.6攝氏度。同樣一座山,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因此山下芳菲盡,山上寺廟前的桃花才開。 4.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的發展,教學手段日益多樣,多媒體教學在日常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普及。運用多媒體現代化手段來進行教學,它能把文字、圖形、圖像、視頻圖像、動畫和聲音等多種信息進行集成,有利于把地理學科的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更好的呈現出來,使學生更直觀 的了解地理事物。.重視課堂知識小結。如果每節課課堂導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那么課堂小結可以鞏固課堂有效教學成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小結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適當的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整理課堂教學內容知識結構,邏輯關系,構建知識體系,掌握課堂的重難點,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課堂有效教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程的背景下,課堂有效教學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只有加強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才能提高課堂效益,促進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在初中地理課堂常用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發、生活體驗法、案例教學法,不管哪種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學情、校情等實際情況,靈活使用,重要在于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積極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對課堂教學產生興趣,優化學習方式,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根據學生個體的個性需要,進行有效教學,進行人文關懷,創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