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詞匯學習的作用
詞匯維系著語音和語法,是語言的建筑基石。在我們這樣一個缺少外語環(huán)境的國度學習外語,很難自然習得目標語的口語,必須要從語言基礎(chǔ)知識學起。離開了高效的詞匯學習,語言知識的掌握便無從談起,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將成為無源之水,外語教學也就無效益可言。Allen& vallet(1972)曾指出:無論是哪種目標語,詞匯在所有語言教學中都是重要因素。語言學家博林格也曾說過:任何一個掌握了一門外語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主要時間都是花在掌握這門語言的詞匯上面的。他認為詞匯中的信息量大大超過了語言中的其它任何部分的信息量。自然教學法的倡導人特蕾西認為:詞匯學習對于理解語言和言語輸出都至關(guān)重要。有了足夠的詞匯量,即使對結(jié)構(gòu)的了解幾乎等于零,也可以理解和說出大量的第二語言。魏爾金斯更是精辟地指出:沒有語法不能很好地表達,而沒有詞匯則什么也不能表達。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同樣認為:大量的再認詞匯是培養(yǎng)語言技能的基礎(chǔ),對于初學者來說,詞匯量遠比結(jié)構(gòu)準確性重要。他們認為,詞匯量的大小從一個側(cè)面決定了聽力理解的程度。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詞匯量是制約外語學習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二、傳統(tǒng)的詞教學的誤區(qū)
從傳統(tǒng)上看,詞匯教學更多地注重的是詞義教學。教師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掌握生詞的詞典意義,而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熟記生詞。由此產(chǎn)生的一種結(jié)果是,學生雖然知道單詞的意義,但不知單詞的具體用法,語言使用能力依然未能有效地得到提高。我們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法似乎在一開始就斷定英語所在西方文化體系和漢語所在的東方文化體系是沒差異的,兩種語言的差別只是所使用的語言符號體系之間的不同。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和西方文化是沒有太大關(guān)系的。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法就以為只需要以語言符號體系為中心,把語法詞匯抓好,英語學習就大功告成了。其所提供給學生的語言學習材料除了教材上圍繞基本詞匯語法的有限幾篇課文,就是大量的詞匯語法練習,以及針對各種考試用的聽力閱讀題目。學生對于英語思想文化體系的了解,只是管中窺豹,走馬觀花,得到的只是只鱗片爪。無法從總體上把握英語的思想文化體系。因此,即使學生能夠付出大量的努力,死記硬背生吞活剝的把英語的語言符號體系吃下去了,沒有西方的社會文化體系,最終也無法用英語傳遞信息。脫離了西方文化思想體系的英語語言符號體系是無根的浮萍,在東方的文化體系中,根本無法與本土文化抗爭。
三、詞匯教學的理論觀點
我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單詞在聽、說、讀、寫方面使用同樣頻繁和重要。語音必須與使用情景即語境相吻合,也就是說在正式場合要使用正式的語體,在非正式場合要使用非正式的語體,其實質(zhì)是語言的形式、風格必須與它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保持一致,這也決定了在寫作和翻譯中要根據(jù)不同的文體,選擇使用適合的詞匯。此外,還必須在話語或語篇平面上從語義作用的社會語境方面分析詞匯的選擇,這就是在“語用層”上實踐詞匯,體現(xiàn)在口語交際,修辭作文和高級翻譯教學之中,是外語詞匯教學的最終目標。功能語法學派認為,社會語境包括話語場、話語方式。交際中的角色不同,其行為方式也有所不同,這會影響語言選擇的目的及其符號組織的修辭方式。據(jù)此,在進行口語交際、修辭作文教學活動中,要從社會語境(場、旨、式)分析詞匯的選擇和使用,做到外語詞匯運用的得體和流暢。進行社會語境分析時要確立社會情景和語言的意念功能項目;確定詞匯選擇時,要考慮語域的差異;在進行口語交際實踐中要考慮語用學中的種種交際原則,特別要注意“言語行為”對詞匯選擇的影響;在修辭創(chuàng)作中要注意修辭目的和方式對詞語選擇的限制,以及篇章布局對詞語的重復、同義、反義、互補等等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的要求和使用等。
詞匯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外語學習者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標志。因此,針對不同的教學階段和教學目的,詞匯教材也應有不同側(cè)重點;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對于不同的教學目的,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法及現(xiàn)代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并把它們應用到教學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