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試題一般都源于教材,是教材知識的的延伸,或拓展,現舉一例說明。
原題:(人教版七年級下, 26頁第6題 (2) )
2007年中考試題:
如圖2,直線,連結,直線及線段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個部分,規定:線上各點不屬于任何部分.當動點落在某個部分時,連結,構成,,三個角.(提示:有公共端點的兩條重合的射線所組成的角是角.)
(1)當動點落在第①部分時,求證:;
(2)當動點落在第②部分時,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3)當動點在第③部分時,全面探究,,之間的關系,并寫出動點的具體位置和相應的結論.選擇其中一種結論加以證明.
分析:
這是一道開放型試題,這類試題已成為各地中考的必考試題。開放題的特征很多,如條件的不確定性,它是開放題的前提;結構的多樣性,它是開放題的目標;思維的多向性,它是開放題的實質;解答的層次性,它是開放題的表象;過程的探究性,它是開放題的途徑;知識的綜合性,它是開放題的深化;情景的模擬性,它是開放題的實踐;內涵的發展性,它是開放題的認識。過程開放或結論開放的問題能形成考生積極探究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思考問題,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潛在能力。本題的第一問結論確定,但是P點的具體位置不確定,需要學生大膽假設確定其位置,可以得到多種證明方法;第二問,實際就轉化為了前面提到的教材的原型,而要求直接作答難度相對較小,顯然不成立;第三問,開放性比較強,需要對結論進行探索,并且需要分類討論。
解:(1)解法一:如圖9-1,延長BP交直線AC于點E
∵ AC∥BD , ∴ ∠PEA = ∠PBD .
∵ ∠APB = ∠PAE + ∠PEA ,
∴ ∠APB = ∠PAC + ∠PBD .
解法二:如圖9-2,過點P作FP∥AC ,
∴ ∠PAC = ∠APF .
∵ AC∥BD , ∴FP∥BD .
∴ ∠FPB =∠PBD .
∴ ∠APB =∠APF +∠FPB =∠PAC + ∠PBD .
解法三:如圖9-3,
∵ AC∥BD , ∴ ∠CAB +∠ABD = 180°
即 ∠PAC +∠PAB +∠PBA +∠PBD = 180°.
又∠APB +∠PBA +∠PAB = 180°,
∴ ∠APB =∠PAC +∠PBD .
(2)不成立.
(3)(a)當動點P在射線BA的右側時,結論是
∠PBD=∠PAC+∠APB .
(b)當動點P在射線BA上,
結論是∠PBD =∠PAC +∠APB .
或∠PAC =∠PBD +∠APB 或 ∠APB = 0°,
∠PAC =∠PBD(任寫一個即可).
(c) 當動點P在射線BA的左側時,
結論是∠PAC =∠APB +∠PBD .
選擇(a) 證明:
如圖9-4,連接PA,連接PB交AC于M
∵ AC∥BD ,
∴ ∠PMC =∠PBD .
又∵∠PMC =∠PAM +∠APM ,
∴ ∠PBD =∠PAC +∠APB .
選擇(b) 證明:如圖9-5 ,
∵ 點P在射線BA上,∴∠APB = 0°.
∵ AC∥BD , ∴∠PBD =∠PAC .
∴ ∠PBD =∠PAC +∠APB
或∠PAC =∠PBD+∠APB
或∠APB = 0°,∠PAC =∠PBD.
選擇(c) 證明:
如圖9-6,連接PA,連接PB交AC于F
∵ AC∥BD , ∴∠PFA =∠PBD .
∵ ∠PAC =∠APF +∠PFA ,
∴ ∠PAC =∠APB +∠PBD .
溫馨提示:所謂的開放型試題是指那些條件不完整,結論不確定的數學問題,常見的類型有條件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邏輯思想去得出結論,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想像、擴散、概括、隱喻等水平思維能力的探索創新能力十分有利,是今后中考的必考的題型。開放型試題重在開發思維,促進創新,提高數學素養,所以是近幾年中考試題的熱點考題。觀察、實驗、猜想、論證是科學思維方法,是新課標思維能力新添的內容,學習中應重視并應用。而要想做好此類試題我認為應從教材入手,教材中的習題和例題都有一定的探索性,我們只有立足教材充分發揮習題的作用,反復推敲,對習題進行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的變式訓練,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有利于鞏固基礎知識,發展創新思維,提高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