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儲備:
小說閱讀的考查著重圍繞其體裁特點進行,具體說就是從人物以及人物的語言、表達技巧、情節、環境等方面設題考查。同時,注重考查考生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鼓勵考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探討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題型分類
一、分析綜合——重點分析作品的結構,情節的把握,主題的概括。
1.尋找線索。
線索是連接文章始終的脈絡,也可以說是文章的綱。常見的線索有:人線、事線、物線、情線、時間線、空間線。
2.辨析開頭。
①設疑法(懸念法):提出疑問,然后在行文過程中或結尾才回答疑問。作用是造成懸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讀者的思考;吸引讀者把小說讀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說的主題。②寫景法。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
3.鑒賞結尾。
(1)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
①從結構安排上看,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不僅在意料之外,同時又在情理之中;③從主題上看,揭示事情的真相,能更好地深化主題。
(2)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
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②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或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
這種結局符合人們的閱讀心理。閱讀這樣的小說,讓更多的讀者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從而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說得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②從閱讀者的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美好的人性,反映出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④留下了 “空白”給讀者想象,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4)分析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可以從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結合表達方式等來進行。
1.在文章開頭:
內容方面上:議論、抒情句——開門見山,開篇點題(主旨、話題、論點)描寫句——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地點,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
結構方面上:或總領下文;或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或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等。
2.在文章中間:
內容方面: 議論、抒情句——畫龍點睛,點明事件的意義抒發作者的感情;描寫句推動情節發展。
結構方面: 承上啟下——過渡句;概括分論點(議論文)
如果句子單獨成段,還有強調的作用??傤I下文;總結上文。
3.在文章末尾:
內容方面: 議論、抒情句——點明(強調)中心,深化(升華)主題(記敘文);歸納總結論點(議論文);照應題目、首尾呼應,使結構完整等。
4.對主旨的把握。
小說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確了,人物、環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關鍵在于對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體性思考,要把重點集中在反映出來的社會現象上,人物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上等。還要多注意抒情議論式的句子,作者的觀點往往隱于其中。再者,主旨的卷面表達也要注意其規范性,一般的模式為“通過……事表達出……現象(思想、品格)。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
① 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
語言表達:通過(事件)的敘述,表達(或抒發、歌頌、批判等)了(怎樣)的情感(或態度、現象等)
②讀了全文后,文章讓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對你有什么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
語言表達:我懂得(明白、知道)了(怎樣)的道理+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說明理由
③結合全文的主題,談談你對某一詞或某一句話的理解或看法。
語言表達:該詞(句)文中的含義+它與主題的關系+在結構或情感上的作用
方法指導:
1.明確主題,思路有五
①從分析文章的標題入手
②從分析文章的開頭入手
③從分析篇末入手
④從分析文中的抒情議論句入手
⑤從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2.圍繞主題,品味語言
①反復琢磨指定句子,關注關鍵詞句(尤其是那些通常不被用來描寫該事物的詞句);如《名字像糖一樣》第三題。
②調動積累,形成答案,一般不可少的是對主題的重申;如《中年藝術帥爸爸》第三題。
二、鑒賞評價——重點分析詞語的理解,人物的刻畫,環境的作用。
(一)對題目含義的分析。
⑴標題的含義
結合全文的內容、主旨,并結合所使用的修辭等來分析含義。
題目是文眼,其作用不言而喻,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點明中心;②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③是本文的線索;④主要人物,如魯迅的《孔乙己》;⑤主要內容。要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力。(6) 交代故事發生環境,如孫犁的《蘆花蕩》(7)或交代要寫的話題或對象。
⑶給文章擬一個標題
這就要求標題的形象、簡潔凝練、一語雙關等特點,并結合題目的作用、含義擬定。
⑷題目可不可以換成另一個,答題技巧同上。
(二)對關鍵詞語的理解。
一般來說,這類題目結合上下文,根據文章所提供的語言環境來理解詞語在這個環境中的比喻義、象征義、指代義或者所具有的內涵和外延。在做題的過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將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檢驗一下這種理解與上下文的意思有無不協調,甚至沖突的地方。
(三)人物形象的刻畫。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寫。也叫直接描寫,即通過直接地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神態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及性格特點,反映作品主題。②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即通過他人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③細節描寫。通過分析人物的具體細微的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環境和場面的細枝末節的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還要理清人物之間的主次關系,從多個角度判斷誰是主人公。判斷人物間關系方法有:從情節上看,從寫作目的看,從人物間的關系看,從主旨的角度看等。
從而準確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和這一形象所反映的深刻的社會意義。
揣摩人物形象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指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對文中的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④小說的主人公判斷;
解題思路:
1.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重點是分析主要的描寫方法,其次是關注人物描寫時能展示人物性格的關鍵詞。
2.通過情節、環境補充人物性格。
3.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語言表達: ××是一個(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質、評價等)形象。
4.主人公判斷誤區:
① 第一人稱未必是主人公;
② 著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③ 焦點人物不一定是主人公;
④ 反面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四)概括故事情節
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結果怎樣。在概括主旨時,一定要考慮到作者的寫作意圖。注意:情節總是為人物和主題服務的,情節的發展由人物性格的內在力量推動。另外,應當對小說的情節結構關系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總起、伏筆(鋪墊)、過渡、呼應、懸念、巧合等概念要具體把握,要認真分析情節間關系。
(一)把握故事情節
中考在考查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大致有以下幾個題型:
1.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
語言表達:人(主要人物)+地方+做了什么事+結果
2.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
語言表達:人物+事件
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根據小說內容給小說擬題;
答題指南:①歸納主要事件擬題;②根據文章主題擬題;③用能體現主旨的詞語或句子擬題;④參考人物活動典型的環境擬題等。
5.改變情節或推動情節變化的事件。
6.補充故事情節;
答題指南:①緊扣主題;②緊扣故事情節;③緊扣人物性格。
(五)環境描寫的作用。
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社會環境主要就是指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但是我們的考查往往是以自然環境的描寫為主,它們在小說中都是為表現主題服務的,其作用一般有:答題時根據情況具體分析,抓住主要方面有針對性的分析,切忌泛泛而談。①渲染小說或悲或喜或熱鬧或冷清或緊張的氣氛,;②表現人物性格,襯托人物或愉快或沮喪的心情,表現人物……的性格;③推動情節發展;④借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社會環境;⑤為下文所寫內容作鋪墊。
在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
①在文中準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
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象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六)、小說中的手法考查
捕捉精妙的藝術手法的題型主要有三種:
1.文中運用了什么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征、對比、襯托、鋪墊、伏筆、照應、懸念、巧合、雙關、以小見大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語言表達:手法+內容作用+結構(或情感)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3.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練、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準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修辭手法等),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其他:
1 關于插敘。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開展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的敘述方法。
插敘的方法:
⑴作者直接插進來進行敘述、介紹、說明,或通過作品中的人物所見所聞所感和親身經歷來進行插敘。
⑵通過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語言(像對話、獨白等)來進行插敘。
⑶通過人物的回憶、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動來進行插敘。
插敘的作用:
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完整,結構更嚴密,內容更充實,或者突出主題。
2.給文章劃分結構層次的常用方法
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詞語);按地點的轉換劃分(找表示地點的詞語)
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2.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段意和提煉中心。
⑴概括主要內容
概括主要內容就是回答問題:“(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結果如何?”用簡明連貫的語言表達清楚即可。
⑵概括段意
? 抓段落中心句。一般來說,議論文、說明文的段意是通過中心句來表現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個文段的開頭(表提領作用)或在結尾(期總結作用)。
沒有現成的中心句,就分析文段的層次關系,若有主次,就選主舍次,若是并列,就把幾個意思連接歸納出來。
?抓文段的強調點。特別是小說、散文等,通過句子之間的關系,找出作者強突出的內容、感情,用自己的話簡明連貫地表達出來。
? 簡單說就是合并同類項,把相同內容的合為一層,把不同的分開來。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基本模式:
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樣” 。
? 歸納層次大意要遵循基本的原則:
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簡潔,不要過多復述;三是力求明確,不能籠統含糊。
四、小小說的篇幅短小、人物少、情節簡單,考查的可能性很大。特別要注意小小說的標題和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