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社會的各個領域,越來越注重團結協作,合作和善于樂于合作是當代人應具備的一種品質和習慣。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也把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北師大肖川博士曾給它下過定義: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信息綜合能力和提高合作交往能力等方面實效顯著。 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認為:在正確理解和把握小組“合作學習”基本理論內涵和特點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方法。 一、合作氛圍與情感的培養 在當代的教育教學為理想框架下,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種悅愉的過程,一個自覺投入小組合作學習,體驗探討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個對智力與非智力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的學習實踐的過程。所以創設輕松的討論情境,營造愉快的合作氛圍,激發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是這個策略研究的重要前提。我從以下方面創設愉悅的學習交往氛圍,情境中包含疑惑和問題。如在Word軟件中進行《插入圖片》的小組學習探究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的過程:語文朗讀課前老師花了很多時間精心制作了配有音樂、圖片的唐詩宋詞PPT,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念了起來,感受到了其中的靚麗,感嘆“真漂亮!”,并提出“怎么做出來的”……在他們的眼中流露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我抓住時機告訴學生:“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來的”,并激勵學生:“只要開動你們的大腦,發揮自由的想象,你們同樣可以做到,而且還可以比他們做的更好。” 學生個個都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操作起來。我抓緊時機“請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匯報。”,并下發了小組合作學習體驗表。這樣,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便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由此可見,要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含金量,最緊迫也是首要的任務就是要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潛在意識中的合作的意識,合作的技巧,創設情境是一種上策。或者創設具有挑戰性的、涵蓋面大的問題情境,或者創設錄象音響情境,或者創設回憶情境……這些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合作的興趣,使學生遭遇理智的挑戰,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種寬暢而又若渴、和諧而又振奮、生動而又執著的合作學習氛圍。有了這種適宜的“土壤”、“溫度”、和“水份”,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與同伴合作,發揮自己在小組中的作用,善于傾聽別人發言,及時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善意的建議,愿意 與同伴一起分享群體成功的快樂。
二、課堂的組織引導 (一)、合理的分組 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異 由于家庭、社會背景不同,有的學生已是計算機領域中某一方面的“小專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而有的學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一切要從零開始。有的學生剛來上信息技術課沒幾次,就把機房的還原精靈的密碼給破解了,而有的學生在上信息技術課中連電腦都不太敢碰,生怕電腦壞了一樣,由此可見學生的差異了。 學習在態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 有的學生求知欲望強烈,主動探究學習能動性強,樂于并且善于組織同學分工合作的積極主動學習,而有的學生則是被動地等待教師布置學習任務,缺乏主動學習的欲望。(二)、明確合作學習的要求 在課堂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如果學生沒有弄清教師的要求就開始動手,會造成沒有明確的合作學習目標,盲目地湊在一起,必定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三)、合理設定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目標 合理設立課堂探究目標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共享的合作創新體系,為他們指引在課堂合作學習系統中超越純粹個人的更深層的合作意義,從而建立一種信任感和形成協作的意愿。學生也會從意義發生的背景中評估眾多的行動路線,并作出負責的恰當選擇。(四)、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環境 良好的課堂環境必然能夠有助于合理地利用課堂活動時間,促進課堂活動的有效性和成功率,要有效達成課堂目標,就必須創造一種適于更新和發展的環境,使課堂煥發活力。課堂環境主要由有形的物質環境和無形的社會心理環境兩類環境構成。物質環境主要指課堂的時空環境、自然環境。社會心理環境主要指人際環境、組織環境、情感環境和信息與輿論環境。物質環境是課堂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基礎,它與社會心理環境共同構成課堂環境的整體,影響著課堂活動的廣度與深度,是課堂管理無法避免的制約因素。因此,建構課堂環境必須兩者兼顧。首先,要認真規劃課堂的物質環境,包括課室環境布置、學具準備、課桌的擺設等等,(1)創設良好的合作氛圍,鼓勵全員參與 學生能否積極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發表自己的意見,讓自己的意見得到評價與實施。因此,讓學生認識到參加交流,甚至爭論,能直接影響到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果。首先,作為信息技術課,我盡可能地確保每位學生有電腦可用(人均一機),只有每人有電腦可用,才可能積極地參與小組的合作中,否則,必定會有學生游離于小組的合作學習之外。其次,采用了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合作學習,特別要鼓勵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也參與合作交流。再次,教師要為合作交流創設平等、融洽、開放的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無拘無束,生動活潑地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不僅給學生帶來快樂,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員參與。 (2)制定合理的活動規則,培養合作技能 課堂紀律是任何一個信息技術教師都比較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合作學習中,一些學生借機在玩游戲或聊QQ,這些因素都有可能阻礙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降低了探究學習的成效。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要創建一個自由、平等、健康與生機勃勃的合作學習氛圍,必須借助規則來建立穩定的秩序,才能保證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順利完成。同時,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行動研究者,所以我在對合作學習的活動方式設計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進行科學、合理、循序漸進的整體規劃,盡可能為部分學生解決自主能力不高、規則不明的課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