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
2.理解平均速度是用來粗略描述做變速運動物體的運動情況的。
3.會運用v=eq \f(s總,t總)計算和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
過程與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全過程。
3.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養成物理知識與實際相聯系的意識和習慣,在實際物理情境中體會物理過程,學習物理知識。
2.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據的嚴謹作風。
重點:平均速度的計算。
難點:設計實驗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如圖所示是童話中的烏龜和兔子賽跑,說的是烏龜和兔子同時起跑,比賽誰跑得快。由于兔子的驕傲,在比賽進行中睡了一覺,烏龜終于搶先跑到了終點。那么:
這段路程中誰的平均速度大?為什么?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eq \a\vs4\al(知識板塊一 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自主閱讀教材P23的內容,獨立思考并完成:
1.利用如圖所示中的器材測量小車沿斜面由頂端運動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測定它的路程和時間,然后利用公式v=eq \f(s,t)計算出小車的速度,這是一種間接(選填“直接”或“間接”)的測量方法。
2.請結合教材P23實驗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原理:v=eq \f(s,t)。
(2)實驗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車、金屬片。
(3)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4)實驗步驟參考教材P23的步驟。
(5)實驗注意事項:①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時,必須從開始計時的車頭量到計時結束的車頭;②必須在小車下滑的同時開始計時。
(6)數據記錄:
路程 |
運動時間 |
平均速度 |
s1= |
t1= |
v1= |
s2= |
t2= |
v2= |
(7)評估:改變斜面的坡度,小車沿斜面由頂端運動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發生變化?如何變化?
答:斜面坡度增大時,小車運動時間變短,平均速度增大;斜面坡度減小時,小車運動時間變長,平均速度減小。
eq \a\vs4\al(知識板塊二 超聲波測距)
自主閱讀教材P24的“科學世界”,獨立思考并完成:
3.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少?它有哪些性質?
答: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 m/s;它具有很強的指向性,容易被反射。
4.如圖所示為廣州打撈局的打撈船到達南澳海域,對“南海一號”明代商船進行打撈的情景。打撈之前,工作人員利用超聲波探測海底的深度,若海底的深度為30 m,則從發射超聲波到接收超聲波所用的時間是0.04s。(超聲波在海水中傳播的速度為1 500 m/s)
對學:分享獨學1~4題:(1)對子之間檢查獨學成果,用紅筆互相給出評定等級。(2)對子之間針對獨學的內容相互解疑,并標注出對子之間不能解疑的內容。
群學:小組研討:(1)小組長先統計本組經對學后仍然存在的疑難問題,并解疑。(2)針對將要展示的方案內容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共同解決組內疑難。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方案 完成教材P23的實驗探究內容。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