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運動的快慢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
2.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3.會運用速度公式解決簡單的計算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多媒體圖象的觀察,認識研究物體運動快慢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攝影技術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感受到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重點: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難點:利用v=eq \f(s,t)及變形公式求相關物理量。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如圖所示,大家一定還記得“動物運動會”中龜兔賽跑的情景: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路程認為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得快。
由于兔子麻痹輕敵,中途睡了一覺,“裁判員”通過比較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烏龜取勝。
1.填空。
2.請提一個你感興趣的問題。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eq \a\vs4\al(知識板塊一 速度)
自主閱讀教材P19~20的內容,獨立思考并完成: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圖解 |
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 |
|
相同時間比路程 |
|
相同路程比時間 |
2.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路程和時間之間的關系為v=eq \f(s,t)。
3.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米每小時,符號為km/h。1 m/s=3.6 km/h。
友情提醒:速度由物體本身的運動情況決定,公式v=eq \f(s,t)是用來計算速度數值大小的,不能簡單地認為v與s成正比,v與t成反比,即v與物體本身的運動情況有關,與s、t無關。
eq \a\vs4\al(知識板塊二 勻速直線運動)
自主閱讀教材P20~21的內容,獨立思考并完成:
4.物體做機械運動,按照運動路線的曲直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按照速度是否變化,又分為勻速運動和變速運動。
5.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答: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6.物體做直線運動時,速度常常是變化的,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為了粗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我們可以使用平均速度,其計算公式為v=eq \f(s,t)。
eq \a\vs4\al(知識板塊三 速度公式的應用)
自主閱讀教材P21~22的內容,獨立思考并完成:
7.一位同學騎自行車上學,他家距離學校3 km,若他必須在10 min以內趕到學校才不會遲到,那么他騎車的速度至少要多少米每秒?
解:路程s=3 km=3 000 m,時間t=10 min=600 s,騎車的速度v=eq \f(s,t)=eq \f(3 000 m,600 s)=5 m/s。
答:他騎車的速度至少要5 m/s。
8.如表是福州至廈門D6201次列車沿途部分站點的到站、發車時刻表。
車站 |
里程/km |
到站、發車時刻 |
|
福州 |
0 |
7:12 |
|
莆田 |
105 |
7:54 |
7:56 |
泉州 |
174 |
8:17 |
8:19 |
廈門 |
276 |
9:02 |
|
請根據該表回答下列問題:
(1)列車從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為多少?
(2)列車在7:55的瞬時速度為多少?
解:(1)列車從福州到莆田的路程s=105 km,從福州到莆田的運行時間t=42 min=0.7 h,平均速度v=eq \f(s,t)=eq \f(105 km,0.7 h)=150 km/h。
(2)由表得7:55時刻列車處于靜止狀態,故瞬時速度為零。
歸納總結:計算平均速度時必須明確研究的運動過程,用這段過程的總路程和運動的總時間計算平均速度,在速度公式中s一定是t時間內通過的路程;t一定是通過路程s所用的時間。
對學:分享獨學1~8題:(1)對子之間檢查獨學成果,用紅筆互相給出評定等級。(2)對子之間針對獨學的內容相互解疑,并標注出對子之間不能解疑的內容。
群學:小組研討:(1)小組長先統計本組經對學后仍然存在的疑難問題,并解疑。(2)針對將要展示的問題內容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共同解決組內疑難。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問題 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車限速為40 km/h。一位女士因開車超速被警察罰款,如圖所示是警察和這位女士的一段對話。請你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幫助警察向這位女士解釋被罰款的原因。
答案:60千米每小時(60 km/h)指的是汽車行駛的速度,而不是汽車在7分鐘內所通過的路程。60 km/h大于40 km/h,所以該女士超速被罰款。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