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學期的工作中,有一些心得。
在這一學期,教初二7個班、初三7個班歷史教學。由于現在的孩子知識面較廣,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細研教材、潛心備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學習方法引導;廣泛閱讀、增加知識儲備。經過努力,獲取了一定的教學經驗,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細研教材、潛心備課
教學中,備課很重要,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次我在講《齊民要術》中的諺語時卡殼,還是學生給我補充的,當時的感覺很不舒服。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重難點之外,還要大量準備工作對教材補充。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需要篩選內容,并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同時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學生特點,以愉快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交流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難點根據情況取舍。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學習方法引導
歷史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與各種學科混雜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所以經常和學生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我備課的前提工作。我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學習樂趣的同時注意學習方法引導,成為我本學期努力的方向。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一課的開始,我反復琢磨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習知識。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以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開拓學生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故事講的好壞,對老師的口才、情感的投入、語言的精確表達要求很高,同時還要注意所有的活動內容是否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接近。為此,我在教學中,對某句話的表述都要想到學生能不能理解。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重點突出老師引導的作用,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得到口語的鍛煉和思維的開發。此時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形成書面表達語言,提高他們的成績,培養他們認真的學習習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己,懂得了知識的無窮,養成謙虛的品質。體會學習中的成長。我一直在夢想當這樣一個老師。這樣的課,才能有成就感。
三、廣泛閱讀、增加知識儲備
1、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博覽群書,以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我也這樣做。
學生的聽、說的能力較弱,回答問題語言不連貫,吞吞吐吐,比如上學時期的我,或初一的好多孩子。如果不改變,制約了他們的表現和回答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對這樣的學生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比我強多了,我只是讀的書多一些。”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這學期我繼續和一些學生聊天,督促他們多讀書。為此,我還經常在課堂上表揚讀書多的同學。并且多給他們表現讀書成果的機會。當然了,這項活動的過程是漫長的,成果也不會一下就表現出來,但我堅信對學生的習慣、表現、自信、成長是有幫助的。
本學期,我還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并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按照教研組的安排,聽了本校許多同事的公開課,并通過參與研討和集體備課等活動,使自己從別人身上學到了很多有益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