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的42個必考點
1、自然地理(23)
必考點1 地球的宇宙環境及宇宙探測
必考點2 地球運動的特點
必考點3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必考點4 晝夜長短的變化
必考點5 時間計算和季節判斷
必考點6 大氣受熱過程
必考點7 熱力環流
必考點8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必考點9 三圈環流
必考點10 氣候特征及氣候類型的判定
必考點11 天氣系統
必考點12 地殼物質循環
必考點13 地質構造
必考點14 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必考點15 河流的補給方式及其特點
必考點16 水循環
必考點17 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必考點18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必考點19 地表形態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必考點20 地表形態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必考點21 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必考點22 自然災害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必考點23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影響
2、人文地理考點(11)
必考點24 農業區位分析與評價
必考點25 農業地域類型
必考點26 工業區位分析與評價
必考點27 工業地域的形成
必考點28 交通運輸布局
必考點29 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
必考點30 人口遷移的成因及影響
必考點31 城市區位因素
必考點32 城市空間結構
必考點33 城市化過程及其影響
必考點34 人地關系的演變及可持續發展
3、區域地理考點(8)
必考點35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必考點36 區域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與開發
必考點37 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必考點38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必考點39 產業轉移
必考點40 區域位置描述
必考點41 區域特征分析
必考點42 區域差異比較
2018年高考地理最新政策信息&復習建議
建議1:鞏固基礎
研讀《課標》,緊扣主干知識,以自然和人文協調、人地協調為主線,加強區域地理學習,做到系統地理與區域地理緊密結合。注重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明白彼此之間是如何影響的,注重各種圖表的積累,要做到心中有圖。自然地理復習關注原理;人文地理應注重深度及整體答題思路;區域地理加強運用地圖的能力;尤其要重點訓練從圖表提取信息并解決的能力。
建議2:勤于總結
注重復習課和試卷講評課,善于總結錯誤的知識,掌握地理思維方法;對于高考試題要典例精做精析,熟悉高考題的脈絡,總結自己的答題思維模板,進行活學活用;同時建立一個積累本,把我們在考試、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一時未想起的口訣,公式,答題模版,總是記不住的知識點,都可以整理在這個本子上。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對錯題想想是因為什么原因出的錯,對不熟的知識反復記憶。
建議3:注重能力
注重知識點的思維建模,掌握地理規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思維能力;注重題目的每個細節,練題過程提高語言表達邏輯能力;強化主干知識在現實問題分析和解決過程中的遷移和應用能力。
建議4:關注熱點
對于社會熱點加強關注,并將熱點與區域地理相結合,重視圖表信息深度剖析,從而更好的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提高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