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huán)境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環(huán)境。因此每個人要生存和發(fā)展就需要學習了解一些基礎(chǔ)的地理知識。對于每一個公民來說,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chǔ)知識、掌握地理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將從幾個方面來介紹我國的基礎(chǔ)地理知識。
一、我國地理概況
4、我國的主要地形區(qū)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海拔最高)。
內(nèi)蒙古高原:地勢平坦、草原遼闊。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溝壑縱橫、梯田。
云貴高原:地勢崎嶇不平、石林廣布。
(2)四大盆地
準噶爾盆地:緯度最高。
塔里木盆地:面積最大。
柴達木盆地:海拔最高。
四川盆地:土壤肥沃、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國”。
(3)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面積最大、黑土地。
華北平原:一望無際。
長江中下游平原:河網(wǎng)密布、魚米之鄉(xiāng)。
二、中國地理分條簡介
1、中國領(lǐng)土情況簡介
1)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只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2)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中國海陸總面積約1260萬平方公里
3)中國領(lǐng)土東西跨經(jīng)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qū),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中國領(lǐng)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5)中國領(lǐng)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6)中國領(lǐng)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國領(lǐng)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8)中國領(lǐng)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2、中國海域情況簡介
1)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yōu)良港灣,便于船舶避風和停靠。中國的大陸邊境線長20000多公里。
2)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3)中國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于浙江省東面的東海海域。
4)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5)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6)內(nèi)海是一個國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領(lǐng)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是中國的內(nèi)海。
7)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
8)山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9)臺灣海峽位于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shù)闹匾ǖ溃藗兎Q它為“海上走廊”。
3、中國的鄰國信息簡介
1)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4個。
2)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3)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國。
4)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5)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6)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7)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老撾、越南。
8)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9)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10)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11)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4、中國行政區(qū)域簡介
1)中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市(地、自治州、自治盟)、縣(旗、區(qū)、市)、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五級。
2)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qū)。
3)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qū)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它位于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4)因位于黃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于冀州,所以河北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
5)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簡稱“豫”。洛陽、開封是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有大量古代歷史和文化遺址。
6)陜西省,是古代秦國的所在地,所以稱“秦”或“陜”。其省會城市西安,古稱長安,是中國歷史上的13朝古都,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為世界四大古都。
7)陜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稱長安),是我國著名的“千年古都”,歷史上共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
8)有“煤海”之稱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yè)基地。
9)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nèi)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10)遼寧因省內(nèi)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另有計劃單列市——大連市。
11)吉林省位于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12)有“北大倉”(糧倉)之稱的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也是最東的省份,簡稱“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jié)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shù)節(jié)。
13)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簡稱“甘”或“隴”,古所轄地為甘州和肅州,是故甘肅。
14)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位于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簡稱“寧”。
1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也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這是我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簡稱“青”。
16)西藏自治區(qū)位于中國的西南邊疆。從公元7世紀開始就與內(nèi)地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經(jīng)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fā)展。簡稱“藏”。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17)同緬甸、老撾、越南相鄰的中國西南邊疆省份是云南省,簡稱“滇”或“云”,省名來源于彩云之南。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18)“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指的是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
19)貴州省出產(chǎn)的茅臺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20)因為物產(chǎn)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省,簡稱“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21)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被人們稱為“九省通衢”,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22)湖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nèi)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經(jīng)全省,所以簡稱“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沙市,夏季氣溫高,是“七大火爐”之一。
23)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從唐代開始設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為贛江是省內(nèi)最大的河流,所以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
24)安徽省出產(chǎn)“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它簡稱“皖”,古有徽州和安慶二府,各取一字,乃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25)因位于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的山東省,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所以簡稱“魯”。山東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26)江蘇省位于中國華東地區(qū),簡稱“蘇”,在古代,江蘇有江寧和蘇州二府,合而為一,乃為江蘇,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27)浙江省位于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境內(nèi)最長的河為錢塘江,錢塘江曲折多彎,又名“折江”,“折”與“浙”同音,是為“浙江”。
28)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yōu)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
29)福建省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nèi)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福建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廈門市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是中國五個經(jīng)濟特區(qū)之一。境內(nèi)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游景點。
30)福建省對面是中國的寶島臺灣島,簡稱“臺”,臺北為最大城市,高雄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31)臺灣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過去的,通用普通話、閩南話和客家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
32)廣東省,位于中國正南方,簡稱“粵”。省會是羊城廣州,有悠久的革命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濟發(fā)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系是指廣東漢族人里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們占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shù)。三大民系的形成,是與三大民系先民入粵時間有先后、使用方言迥異、習俗各有特色分不開的。歷史上廣府與客家曾發(fā)生土客械斗,而今天民系間已大體能和睦相處,但相互間還存在著一些微妙關(guān)系,并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相互影響、相互融合。
3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簡稱“桂”,因桂林在歷史上長時間為省會,廣西稱“桂”由此而來。首府南寧,中國-東盟自由貿(mào)易區(qū)會議所在地。
5、中國地震帶情況簡介
1)位于中尼邊界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2)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臺灣省是中國地震最頻繁的省份。
中國四大地震帶分布:山東郯城-營口地震帶;華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銀川-河套地震帶。
據(jù)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說的中國四大地震帶: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華北的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qū);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西部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還有一種說法是,中國地震帶可劃分為:東南沿海及臺灣地震帶;燕山南麓,華北平原兩側(cè)與太行山東麓、山西中部盆地和渭河盆地地震帶;賀蘭山、六盤山,向南橫越秦嶺,至滇東地區(qū)地震帶;喜馬拉雅—滇西地區(qū),是地中海—南亞地震帶經(jīng)過中國的部分;從西昆侖至祁連山和河西走廊地震帶;新疆帕米爾至天山南北地震帶。
中國四大地震帶區(qū)域分別是:青藏高原地震區(qū)、華北地震區(qū)、東南沿海地震帶和南北地震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