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分析
一、激發創新興趣
興趣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形成創新能力的內在動力。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各種方法和調動各種媒體,調動各種因素,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引入課堂,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中思考題、小資料、課外閱讀材料和探究性實驗,或根據學生的特征和教材的特點,設計一些探究性實驗和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情感激趣、設疑激趣、活動激趣以及導引創新、語言創新、實驗創新、板書創新、訓練創新等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學實踐證明,激發學習興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養成主動地學習和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一節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株綠色植物,最好盡量具備六種器官。可以考慮選擇一株帶有六大器官的盆景。學生看到了盆景尤其是看到上面還長有果實時,興趣立刻就被調動起來了,都積極地、饒有興趣地觀察著、思考著這株盆景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然后再加上教師適當地引導,學生們很快就認識并掌握了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有了濃厚的求知興趣,學生的精神生活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這就為喚起創新意識和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創新情境
生物教學中的滿堂灌是束縛學生思維的桎梏。我在教學實踐中,廣泛聯系實際和學過的知識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學習。如講述“蜜蜂”這節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問:“蜂王產出未受精的卵,為什么能發育成新的個體——雄蜂?雄蜂跟蜂王交尾后為何不久便死亡?”又如,講述線形動物時,向學生提出:“蛔蟲寄生在小腸內為何不被人體的消化液消化?它的體表和其他的動物相比有何特點?”再如“對于雌雄同花的植物能進行自花傳粉,而對于雌雄同體的動物為什么不能自體受精呢?”讓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和比較,并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精神。學生課堂上提出“蒼蠅喜歡往骯臟的地方鉆,但它為什么不生病?”“蜘蛛在捕捉昆蟲時,為什么不被自己所吐出的蛛絲粘住?”“在菌類中有的霉菌對人類有益,可提取抗菌素,釀酒制醬,制作食品,可這種霉菌人是否能直接吃下去呢?”“植物在光下通過葉綠體自己制造有機物,能否將植物的葉綠體轉移到人體內?那時人只要喝點水,曬曬太陽,就可以維持自己的生命。”……對于學生的大膽提問和猜想,我從不嘲笑,而是鼓勵學生大膽去想、去講、去做。營造一個激發學生思維活動、培養知識探究的良好氣氛。
三、放飛創新想象
創新離不開想象,創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想象可以幫助學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敢于想象,敢于創新,敢于打破陳規的訓練。通過一系列具有邏輯因果關系的想象活動,有效地改善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例如:講植物細胞的呼吸作用時,可讓學生想象花盤盆底小洞的作用:講“原生動物門”時,草履蟲形體微小、難以肉眼觀察,可引導學生想象草履蟲有多大?是什么樣子?又是怎樣運動的?再通過實驗加以驗證。再如:做完“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后,我鼓勵學生依據分離原理設計出其它方案。學生提出了不少方案:⑴用汽油做層析液(取材方便);⑵用毛細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圓形濾紙中心;⑶在粉筆上做實驗(粉筆取代濾紙條)。組織學生對這些設計進行分析、討論,從中選出可行的方案進行實驗,檢驗是否成功。這樣通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開啟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培養創新思維
1.通過聯想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聯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關的事物的思維活動。聯想雖然并不能直接產生有創新價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卻為能夠產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維活動提供一定的基礎。通過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強制聯想可找到實現預期目標的途徑。聯想的主要類型有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
2.通過想象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想象是人腦在原有形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維過程。想象的具體類型主要有三種,即再造想象、創造想象和幻想。
3.通過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也稱擴散思維、輻射思維、求異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不拘泥于一點或一條線索,而是從已有信息出發,盡可能向各個方向擴展,不受已知的或現存的方式、方法、法規、范疇的約束,并且從這種擴散、輻射和求異的思考中,求得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衍生出多種不同的結果。
4.通過逆向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是為了達到某一目標,將通常考慮問題的思路反轉過來,以背逆常規、常理、常識的方式,出奇制勝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良策的一種思維方法。逆向思維的形式主要有逆向反轉、背道常規和重點轉移等。
五、總結
總之,初中生物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互動、訓練反饋。思維得以飛越,靈感得到激發,課堂變得更加春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