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對所學內容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所致。孩子平時做練習時因為是將同類題目歸納在一起,所以思路清晰,也能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因而正確率較高。但在考試中,各類型的試題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求解,這時難免細節失誤,導致做題錯誤。其實,這種粗心也反映出孩子對所考題目范圍的知識掌握不牢。
第二種粗心是在解題中把符號和數字寫錯等情況,對此,家長和老師應在平時培養孩子認真嚴謹的好習慣。
1、把做功課的時間化成功課量:
有的孩子是粗心大王,作業做錯、漏做、計算符號看錯,甚至剩下半題忘了做,弄得大人也跟著神經緊張。可氣的是怎么提醒細心都沒用。據我觀察,孩子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沒把心思放在功課上。比如媽媽規定孩子做一小時作業,孩子會不停地瞄時鐘。要是動畫片快開始了,就更心不在焉。你要是囑咐他“再做20分鐘去玩”,他竟泡時間,20分鐘寫了一行字,還錯了兩個。
有一次,我無意中把督促他學習的條件改為“再做5道題才能玩”,結果孩子5道題做得有質有量,只用了23分鐘。我找到了糾正孩子作業粗心的訣竅:化時為量,即把“再做25分鐘”,改為“再做6題”。這樣,孩子的勁兒就來了,從“必須忍耐25分鐘”的消極狀態,轉變為“快把練習做完”的積極狀態。這種積極狀態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覺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2、對孩子的粗心問題,教給方法比端正態度重要:
許多孩子很粗心,作業錯誤不斷,糟糕的是考試也不例外。期終考前我檢查他所有作業,結果令我吃驚:至少有20%的題目因粗心而錯。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我發現孩子做題直線向前,義無反顧,根本沒想到還需要檢查。他把檢查工作全部留給家長和老師了,你查出錯誤,他愿意改,可他自己從不主動發現錯誤。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
第一、放慢作業速度;
第二、自己必須檢查;檢查方法是做一道檢查一道,確信沒錯再做下一道。很快,孩子粗心現象明顯減少。我覺得我對孩子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為我認為,教育就是解決問題,問題就是孩子做作業粗心,而教給方法比端正態度更重要,因為對于孩子粗心問題,父母反復叮囑他細心,簡直毫無意義。
3、利用“目標傾斜”,糾正作業粗心問題:
孩子粗心問題總發生在愛看的節目和規定的作業時間沖突時,這時,即便關掉電視或反復提醒他細心也無濟于事,因為他心不在作業上。
我想起心理學“目標傾斜”原理:人們努力工作的前方應安排有快樂的報酬。“目標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標之前的時刻,工作學習的曲線會顯著地上升。
運用這個原理,我把孩子的作業時間,定在他想看節目播映前的一小時,效果很好,即使作業量比平時多,他也能高質量地完成。這就是“先苦后樂”的“目標傾斜”;倒過來,“目標傾斜”還可以“先樂后苦”,如孩子已經開始看電視了,強迫他去做作業,他肯定心不在焉,錯誤百出,長期以往,更會養成粗心習慣。與其如此,不如采用“先樂后苦”的“目標傾斜”,看完電視再做作業,這時,他心定了,作業質量就保證了。
4、孩子粗心,要防備做功課疲勞:
和許多孩子一樣,我的孩子作業前半部分質量好,后半部分字跡潦草,錯別字很多,大多數家長會說孩子粗心,我以為這是疲勞所致。心理學認為,疲勞是由于長時間持續活動,導致學習能力減弱、效率降低、錯誤率增加的心理狀態。疲勞不能恢復,粗心問題就難以糾正。若適當休息,疲勞得以解除,學習“引擎”再度起動恢復效率,粗心問題便能解決。
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學習,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來。于是,送些點心,讓孩子緩解一下就算休息了。殊不知,保持與做功課一樣的狀態休息,心理的緊張是無法消除的。因此,即便休息5分鐘,也要離開書桌,最好忘掉功課。這樣,心理緊張才能得以緩和。采用此法,不僅解決了孩子的粗心問題,她的視力也有好轉。
5、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問題,改了就好。
低年級孩子,知識結構尚未形成,思維定勢也不明顯,作業出錯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題目都做錯了,就簡單歸結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我不太在乎孩子粗心,做錯了讓他再做一次就行了。
我特別反對父母過多批評指責孩子作業粗心,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因為他們需要依賴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長渲染錯誤的嚴重性,主觀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觀上不僅不能解決粗心問題,還嚴重地強化了孩子內疚、驚慌、恐懼,進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態。
我認為,作業做錯了,就事論事、有錯改錯,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應和最強烈的學習動機。心理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都表明,及時糾正錯誤效果最好。粗心是低年級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計較,只要教給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錯誤的方法,就是根本。因為,孩子改正錯誤的過程也是探索成功的過程,隨著他們身心發展,粗心問題是能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