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教材有效教學方法分析
吳佳麗
為了適應新編教材核心素養的需要,適應“活”起來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必須對道德與法治課堂進行優化,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內容;二是以形式多樣的活動課,優化教學過程;三是讓課堂走出教室,關注生活,結合實際,實現教學目標。
一、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優化教學內容
在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電視、錄相、錄音、電子網絡等逐漸引入了課堂。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直觀、生動、情境性強等特點,能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地處偏遠山區的農村中學校,信息相對匱泛,學生手中的課外資料不多,及時獲取時事政治熱點的途徑也不多,因此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網絡資源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開拓視野,還能將其聯系到相關知識點中。如在講授學生最難以理解的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兩會召開時的各種圖片,播放人大代表走訪群眾、聽取群眾意見的例子,政協委員監督執行的例子,然后根據例子設問:“人大代表是誰選出來的?選舉的方式有哪些?代表反映的是誰的意見?政協委員又是怎樣產生的,具有哪些職責?”學生通過從材料當中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不僅直觀認識到了兩會,還能在這些材料中獲取很多時事政治知識。如“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一帶一路”建設決策,實現祖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利用多媒體技術,代替了過去把黑板、粉筆作為教具的教學模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動畫、圖像、立體聲融合起來,優化了教學內容,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形式多樣的活動課,優化教學過程
新編教材改變了以往大量空洞枯燥的理論展示,將理論知識用各種活動展示而得出結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實踐和活動在提高學科教學質量以及增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中的重大作用。若能選擇形式多樣的活動課,便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思維。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所選取的活動形式是可行的。針對初中學生好動、好強以及青春期的特征,在教學中一般采取討論式、競賽式、查閱式、演講式、辯論式等,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并用所學到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具體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的整體教學質量,例如采用“辯論會”的形式,通過辯論讓學生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因為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筆者在講解“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一課時,采用了辯論的授課方式。事實證明,通過辯論,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論的傳授。通過課堂授課方式的調整,使政治理論生活化,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道德與法治課自然受歡迎了。
三、讓課堂走出教室,優化教學效果
讓課堂走出教室,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出真知。傳統的課堂教學僅僅局限在小小的教室里,新課程改革中,“活”起來的道德與法治,要求我們的教學不能停留在對知識的掌握上,而是要用所學的知識去觀察、認識、分析、思考并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的授課地點不僅僅在教室,可能在操場,可能在某個街道。如在講授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時,筆者帶領學生走出了教室,走出了學校,將學校周圍的白色垃圾清理得干干凈凈,讓學生自己感受身邊環境的變化,學生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獲得真知,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保護環境的原因、重要性,然后思考保護環境的方法;又如在講授可持續發展戰略時,讓學生回到自己的家鄉欣賞草原美景的空曠,牧區經濟騰飛的同時,感受到了草原沙漠化的加劇,聽到了牧民的抱怨與無奈,最后再結合教材的內容,充滿激情地向學生講述國家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原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感性上體會到黨的英明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政策的必要性。這樣輕松自然地就在實踐中獲得了理論知識,并把理論轉化為認知,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境界,從而提高了課堂質量,優化了教學效果。
總之,只要道德與法治教師善于鉆研,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課堂,道德與法治課就能越來越受學生歡迎,就能越來越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