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和溫暖,與學生為伴
——讀《帶班常見的問題與處理》有感
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 楊國祥
所有你讀過的書,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個場合,幫助你表現的更加出色,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題記
作為一個喜歡文學的數學老師,平時讀了很多所謂的“閑書”,權當繁忙工作之余的消遣和休息。但在這個寒假,學校專門給每位老師發放了學習的書籍,并要求書寫心得體會,這種硬性的督促式的學習,我是非常贊成的,雖說讀書不能太功利,但有目的的讀書卻是人生某些階段的必要。
抱著學習的目的,我讀了《帶班常見問題與處理》這本書,對于一個做了十幾年班主任的我,讀后真如醍醐灌頂,多年來遇到的許多棘手的問題,都找到了直接或間接的解決辦法。書中有眾多優秀班主任對師生關系處理的方法和建議,有對學生問題的用心指導,有班級管理中常見問題的處理策略,還有在家校溝通中如何與家長更好相處的建議……
要管理好一個班級,條件是多元化的,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便是處理好師生關系。怎樣處理好師生關系,這是每個班主任時時要思考,并在班級管理中處處要落實的問題。老師為學生嘔心瀝血,在面對學生的不理解,面對師生沖突,面對學生的頂撞,面對學生的逆反行為時,應該怎么辦?從這本書中,會得到很好的啟示。
班主任是什么?班主任是扁擔,一頭挑著學校期望,一頭挑著學生心愿;班主任是藍天,海納百川,心里盛著學生的苦與樂,管理的艱與難;班主任是蠟燭,照亮學生一生路,伴隨家長育兒行;班主任是橋,送學生走向成功的彼岸……無論怎樣的語言都無法表達班主任責任之重、工作之繁瑣、付出之巨大。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只有追求管理的科學,用智慧為學生撐起一片藍天,用溫暖為學生創建一片心靈的港灣,才能真正處理好師生關系,從而帶好一個班級。
師生在相處的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經常會遇見個別學生不能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育,甚至極度逆反而頂撞老師。而在面臨此種情況時,我們往往無法冷靜從容的面對,導致事態可能會嚴重化。上學期我們班就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學生,經常和各科老師起沖突,不接受老師教育,對老師不禮貌不尊重,而我也是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依然收效甚微。現在我才深深的意識到,在和學生意見不一致而起沖突時,我們一定要冷靜處理,首先尋找原因,了解實情,這樣才能不冤枉學生,從而讓他們感覺到公平和公正。班主任也要虛心接受學生的意見,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注意克服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嚴于解剖自己,努力培養民主的氣氛。對學生的正確意見,要注意聽取,對學生不正確的意見,要進行分析,以理服人。如果班主任只有冷峻、威嚴、獨斷,學生就會敬而遠之,久而久之,就會影響班主任的威信,給工作帶來阻力。除此之外,老師們也要適當的脫掉“面具”,放下“老師”的架子,不遠離學生,把自己擺在學生的同等位置,將自己的真實面目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給學生以愛心,和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讓學生既親你又敬你。
所以,在處理師生關系的時候,智慧是很重要的,但在運用智慧的同時,更要給學生以信任和溫暖,讓學生在困難的時候,把班主任當成自己避風的港灣。
在遇到問題時,班主任不能一味的當法官,去判對錯,因為學生不是被告,而是應該去關心、尊重和幫助學生,讓學生充分的信任自己。我深切體會到處理好師生關系最重要的就是師生之間相互理解和信任,而理解和信任的前提,是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體諒他人,學會寬容。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振動,比處罰更強烈。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我們要理解學生,首先就要理解學生的需求,恰當地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平等相處原則,也就要學會真正尊重學生。在面對個別學生不禮貌行為時,要寬容冷靜,適當加以疏導,不激化矛盾。學生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應該允許他們犯錯,不要急于批評和簡單粗暴的處理,要先給于必要的暗示讓學生主動發現自己的錯誤,并立即改正。其次要及時注意學生的變化,有策略地處理問題學生,不急不躁,對癥下藥。善待每一位學生,以寬容為原則,批評處理要恰當,老師是學生在學校最親近的人,而學生也有被認可和肯定的需求,他們特別在意自己的閃光點是否得到了老師的認可。誠如一位班主任說:表揚要點名,批評不點名。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的心理,走進內心并尊重他們,才能稱之為理解學生,才能讓學生信任,才能更好的進行互動式的交流與溝通,才能與學生構建起良好的師生感情。
佛不渡我,我自渡;不為彼岸,只為海。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找到適合帶班的方法,才能成為渡河的撐舟人,才能用自己的智慧為學生駛向理想的彼岸之舟劃動雙槳。
這次閱讀讓我的心靈再次得到了洗禮,正如書中所講:生命的意義是由行動賦予的。讓我們用開始稚嫩但將越來越有力的雙手,在班主任工作這片平凡而又意義非凡的陣地上,努力創造我們的教育奇跡,享受教育的幸福。也如林清玄所說:如果你現在問我什么是成功,我會說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愛與寬容就是一種成功。如果每天都成功,連在一起就是一個成功的人生,不管你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為一個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