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機對話”
瀏覽次數:次 發布時間:2017-12-27 發布人:張詠梅
聽說讀寫為外語學習的四種基本技能。其中,聽和說尤為重要,因為聽是語言學習的源頭,而說乃是最終目的。但是,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將絕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讀和寫上,幾乎不布置聽力作業,所以學生只擅長解題而不擅表達,學的是“啞巴英語”。學生在這種大背景下,學習英語也多專注于詞語、語法、句子結構等。我在全校做過一份關于聽力、口語課外練習的調查,結果令人駭然,卻也是意料之中。結果顯示:784名在讀學生中,僅有6%的學生放學后或者周末聽過課本配套磁帶(其中包括家長強制執行的),課后讀課本的學生人數不到90名,幾乎沒人買過或在家做過課外聽力練習。究其原因,有學生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認為只要考前突擊訓練就行;有學生說老師不布置相關任務;有學生說家里沒人輔導等等。
如何打破這種局面?我想“人機對話”考試無疑是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它將聽力和口語合二為一,從出題到評估得分完全自動化,整個考試過程不摻雜任何感情色彩,統一標準,對學生英語聽力口語水平進行客觀評價,所以,學生和家長不必擔心考試的公平、公正。雖然形式新穎,但是考試題型不變。聽力部分由“聽對話回答問題”與“聽對話和短文回答問題”組成。口語部分包含“朗讀短文”“情景問答”以及“話題簡述”,全卷滿分30分。
正式考試一般定于四月中旬,此時初三各門功課已進入中考復習階段。聽力口語訓練面臨著很大的難題,既要充分訓練,又不能影響基礎知識訓練。所以,我就如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滲透聽說訓練以及如何應對考試作了如下思考:
一、“聽”的訓練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三學生“聽”的要求,我認為聽力的重點在于聽的常態性以及訓練學生聽的技巧,聽必須成為每堂課必要的流程之一,除了聽課本、做專項訓練之外,還可以到相關的網站上聽英語演講,鼓勵學生看央視外語頻道等。另外,解題技巧須逐步培養:(1)提前預覽,聽前預讀題干和選項,比較選項,留意題干中出現的敏感詞匯,如tomorrow / today, the woman / man,do /does /did之類,另外,還需要比較選項之間的不同,并作出記號。(2)抓住關鍵詞,聽對話時,重點應放在答句上,仔細聽當中出現的與選項有關的名詞、動詞等。(3)邊聽邊記,有針對性地記下材料中涉及的時間、人物、數字、顏色、形狀等關鍵詞,如 a quarter past seven,tenminutes,half,twice等。(4)把握時間,快速解答,每段材料讀兩遍,之后留有5秒鐘的時間作答,不管能否確定答案,切勿耽擱下一題的準備。(5)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大膽推測,考試難免會有聽不清、摸不準的題目,這時千萬別緊張,你可以依據自己已聽到的部分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常識加以分析揣測。
二、“說”的訓練
“朗讀短文”這塊主要考查學生對書本內容是否熟悉,朗讀時語音語調是否標準,語速是否適中,朗讀是否流利,能否合理地斷句。“情景問答”考查學生能否依據設定的情景對問題作出正確的回應。“話題描述”主要考查學生能否恰當地、流利地用語言表達所給的與課本相關的話題。題型雖不同,但“說”的內容無一例外都圍繞課本話題去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課本內容的誦讀。
然而,口語訓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充分利用早讀課有計劃地朗讀、背誦。放聲跟讀,模仿語音、語調、節奏、停頓等。然后,學生自由朗讀,老師進行個別指導,及時提供幫助,糾正錯誤發音。朗讀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除此之外,教師要做個有心人,組織各種類型的朗讀比賽更會讓枯燥的訓練變得生動有趣。另外,我覺得小組合作學習能切實提高效率,小組長在組內不僅能起模范帶頭作用,還能及時地對每天的朗讀和話題簡述內容進行檢查、記錄,教師再根據其記錄情況,有重點地進行幫助和督促。另外,每堂課前可安排一篇話題描述,請一兩位學生上臺展示,在本環節中,老師既要幫助學生發現不足,及時發現并糾正不正確發音,又要鼓勵他們克服緊張,培養自信心。離開詞匯語法等基礎單純提高聽說能力,那是不現實的。聽力口語的訓練并不是獨立的個體,上課時,老師盡可能啟發學生用英語提出問題,以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口語內容源于課本,所以,教師在總復習時應有機結合書本內容和口語材料。例如,在復習7A Unit 5 Let’s Celebrate 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齊聲朗讀《口語綱要》短文15,另外,就萬圣節的慶祝,師生進行互動交流,如When is Halloween?How to celebrate it? How to make pumpkin lanterns? 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等。
三、操作訓練
若想在人機對話中發揮出色,除了平時扎實的訓練外,上機操作的流程以及突發狀況的處理也需要提前熟知。學生考前至少須進行兩次上機操作,熟悉考試流程,熟練掌握耳麥佩戴方法、計算機操作等技能。掌握控制音量大小、語速快慢等技巧。組織學生模擬訓練,并且根據模擬測試的成績反饋做更有針對性的訓練。
我相信,通過扎實的聽說訓練和仿真模擬,每位學生都能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并在中考人機對話中輕松上陣,取得漂亮的成績!
如何打破這種局面?我想“人機對話”考試無疑是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它將聽力和口語合二為一,從出題到評估得分完全自動化,整個考試過程不摻雜任何感情色彩,統一標準,對學生英語聽力口語水平進行客觀評價,所以,學生和家長不必擔心考試的公平、公正。雖然形式新穎,但是考試題型不變。聽力部分由“聽對話回答問題”與“聽對話和短文回答問題”組成。口語部分包含“朗讀短文”“情景問答”以及“話題簡述”,全卷滿分30分。
正式考試一般定于四月中旬,此時初三各門功課已進入中考復習階段。聽力口語訓練面臨著很大的難題,既要充分訓練,又不能影響基礎知識訓練。所以,我就如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滲透聽說訓練以及如何應對考試作了如下思考:
一、“聽”的訓練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三學生“聽”的要求,我認為聽力的重點在于聽的常態性以及訓練學生聽的技巧,聽必須成為每堂課必要的流程之一,除了聽課本、做專項訓練之外,還可以到相關的網站上聽英語演講,鼓勵學生看央視外語頻道等。另外,解題技巧須逐步培養:(1)提前預覽,聽前預讀題干和選項,比較選項,留意題干中出現的敏感詞匯,如tomorrow / today, the woman / man,do /does /did之類,另外,還需要比較選項之間的不同,并作出記號。(2)抓住關鍵詞,聽對話時,重點應放在答句上,仔細聽當中出現的與選項有關的名詞、動詞等。(3)邊聽邊記,有針對性地記下材料中涉及的時間、人物、數字、顏色、形狀等關鍵詞,如 a quarter past seven,tenminutes,half,twice等。(4)把握時間,快速解答,每段材料讀兩遍,之后留有5秒鐘的時間作答,不管能否確定答案,切勿耽擱下一題的準備。(5)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大膽推測,考試難免會有聽不清、摸不準的題目,這時千萬別緊張,你可以依據自己已聽到的部分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常識加以分析揣測。
二、“說”的訓練
“朗讀短文”這塊主要考查學生對書本內容是否熟悉,朗讀時語音語調是否標準,語速是否適中,朗讀是否流利,能否合理地斷句。“情景問答”考查學生能否依據設定的情景對問題作出正確的回應。“話題描述”主要考查學生能否恰當地、流利地用語言表達所給的與課本相關的話題。題型雖不同,但“說”的內容無一例外都圍繞課本話題去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課本內容的誦讀。
然而,口語訓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充分利用早讀課有計劃地朗讀、背誦。放聲跟讀,模仿語音、語調、節奏、停頓等。然后,學生自由朗讀,老師進行個別指導,及時提供幫助,糾正錯誤發音。朗讀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除此之外,教師要做個有心人,組織各種類型的朗讀比賽更會讓枯燥的訓練變得生動有趣。另外,我覺得小組合作學習能切實提高效率,小組長在組內不僅能起模范帶頭作用,還能及時地對每天的朗讀和話題簡述內容進行檢查、記錄,教師再根據其記錄情況,有重點地進行幫助和督促。另外,每堂課前可安排一篇話題描述,請一兩位學生上臺展示,在本環節中,老師既要幫助學生發現不足,及時發現并糾正不正確發音,又要鼓勵他們克服緊張,培養自信心。離開詞匯語法等基礎單純提高聽說能力,那是不現實的。聽力口語的訓練并不是獨立的個體,上課時,老師盡可能啟發學生用英語提出問題,以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口語內容源于課本,所以,教師在總復習時應有機結合書本內容和口語材料。例如,在復習7A Unit 5 Let’s Celebrate 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齊聲朗讀《口語綱要》短文15,另外,就萬圣節的慶祝,師生進行互動交流,如When is Halloween?How to celebrate it? How to make pumpkin lanterns? 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等。
三、操作訓練
若想在人機對話中發揮出色,除了平時扎實的訓練外,上機操作的流程以及突發狀況的處理也需要提前熟知。學生考前至少須進行兩次上機操作,熟悉考試流程,熟練掌握耳麥佩戴方法、計算機操作等技能。掌握控制音量大小、語速快慢等技巧。組織學生模擬訓練,并且根據模擬測試的成績反饋做更有針對性的訓練。
我相信,通過扎實的聽說訓練和仿真模擬,每位學生都能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并在中考人機對話中輕松上陣,取得漂亮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