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創新的橋梁
【內容標準】
三4.4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成就,知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感受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教學內容分析】
本項目內容是在前一項目內容學生認識科技發展離不開創新、激發學生創新積極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創新。創新實踐離不開創新思維和方法的指導,因此,培養學生想像、求異等創新性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創新能力,是引導學生走上創新之路的一個重要方面。教材安排了“讓創新思維閃光”和“積累知識,勇于實踐”兩部分內容。第一個層次“讓創新思維閃光”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創新思維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第二個層次“積累知識,勇于實踐”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積累與創新的關系,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投身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認識了科技的發展靠創新,把握好好奇心進行創新,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去實踐,為此搭建起創新的橋梁。八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好,理性思維較差,教師需要及時點撥,幫助學生形成結論。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促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掘自身的創新潛能。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發明、小制作活動,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知識目標: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為學生搭起創新橋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仔細預習所學內容、搜集反映創新的事例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交流。
2、教師準備:依據學情,精心編制教學案例、制作課件、準備教具。
【教學方法及教具】
1、教法:以袁隆平的創新故事為主線,以感受——體驗的形式貫穿講故事、異想天開、搭三角形、實驗課堂等教學環節,采用角色體驗法、情境教學法、實驗法、合作探究法等。
2、教具:多媒體課件、飲料管、飲料瓶、紙團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播放袁隆平視頻,感受創新的氛圍,出示課題《搭起創新的橋梁》。
二、 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創新之旅第一站——“發現雜交稻”——善于觀察
環節一、出示課件“發現雜交稻”,引導分析,認識到善于觀察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前提。
環節二、講故事,學生列舉善于觀察的科學家事例。
師小結:用心觀察,天天是發現之時,處處是發現之地,每個人都會有所發現。
2、創新之旅第二站——“禾下乘涼夢”——想像
環節一、播放袁隆平“禾下乘涼夢”視頻,認識到想像和創新的關系。
環節二、播放音樂《異想天開》,暢想20年后的生活。
環節三、分享交流,收集想像力放置玻璃瓶。
3、創新之旅第三站——“挑戰權威”——求異思維
環節一:播放錄音“挑戰權威”, 認識到求異思維和創新的關系。
環節二:小試牛刀:用6根吸管搭出四個三角形。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求異思維,認識到求異思維的難能可貴。
4、創新之旅第四站——“成功的秘訣”——積累知識、勇于實踐
環節一:小森和小林教室里的爭論,通過引導分析認識到知識和創新的關系,青少年也可以發明創造的觀點。
環節二:榜樣的力量:播放視頻小發明家孫瑋澤的故事,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環節三:實驗課堂,通過“放進瓶口的紙團能否吹進瓶子”小實驗,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 收獲園
搭建創新的橋梁,引導學生談打算。
四、 課外拓展
利用廢舊物品進行小發明、小制作活動。
五、 教師寄語
習近平——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