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
(2013年-2018年)
發展主題與思路:文化立校 質量強校 科研興校 特色弘校
第一部分 發展背景分析
一、基礎背景
(一)優越的地域位置
銀外位于金鳳區寶湖公園南端,東瀕唐徠渠近鳳凰街,西靠正源街,南臨六盤山路。學校門前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二)蓬勃的現代城市發展
近年來,政府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以金鳳區為中心,著力推進“大銀川”戰略,提出了“建設美麗銀川,創建品質之城”的城市發展規劃。隨著城市化推進,也帶動了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的優化和教育資源的均衡化。
(三)進取的學校辦學傳承
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由寧夏華誠實業集團公司投資管理,并長期與百年老校銀川一中共建共營,隸屬于銀川一中教育集團,是寧夏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所集走讀與住宿為一體的完全中學。數十年來,學校在銀川一中的領導和幫助指導下,學校堅持“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為成功的人生做準備”的辦學宗旨,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以“堅韌自強、盡責感恩、篤學進步、開放創新”的辦學精神,實現了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在區內乃至全國的影響日益擴大。學校先后成為全國百強民辦學校、全國基礎教育百佳學校、銀川市文明單位等。
二、獨特優勢
(一)精良實干的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195人,其中149位專任教師中,有碩士學位2人、研究生課程班結業9人。學校教師隊伍機構合理,專任教師中35周歲及以下教師76人,36-50周歲教師62人,初級職稱49人,中級職稱65人,高級職稱27人。近年來,學校涌現了一大批教育教學骨干,其中,全國優秀教師4人、特級教師1人,獲得國家和省市級各類先進榮譽稱號的教師有10人次。
(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
學校以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讀書節、英語周、文化節等“節慶”活動為載體,為學生搭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平臺,發展學生才藝。
(三)創新務實的德育工作
學校多角度、多層面、多渠道開展德育工作。學校注重從文化層面實施德育,“堅守道德底線、培養生活技能、促進身心健康、鍛煉團隊精神、提升品格境界”,字字彰顯著學校德育精神文化;《銀外學生成長記錄袋》記錄著學校德育制度文化;“一月一主題、月月有活動”的主題月活動,個個書寫著學校德育活動文化。學校注重德育模式創新,實施學生成長記錄袋。學校還開辦業余團校,有效開展學生團建工作。
(四)走在前列的教育科研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堅持教育科研為教學服務,立足全國新課程推進,立足課堂教學改革,立足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立足教師專業發展,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在自主創新學習、成長導師制、綜合實踐活動、高效課堂研究、學案教學法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并初步形成教育特色。這些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帶動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并最終對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科研興校”辦學戰略的引領下,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落到了實處,全校教學質量連年保持優異成績,學校各項事業健康、持續的向前發展。
(五)靈活的民辦教育機制
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是民辦學校的最大優勢和顯著特點,我校和公辦相比,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這在銀外已得到充分的印證。靈活自主是民辦學校最大的特點和優勢,自主靈活只有在改革創新中才能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和發揮出來,我們要依法辦學,“順應市場、順應發展,找好定位,辦出特色,堅持不懈”,這是銀外教育發展的出路。
(六)具有相對優良的資源環境
作為全區基礎教育的“領頭羊”銀川一中,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銀外長期堅持“面向未來、依托一中、聯姻名校、發展自我”的辦學之路,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道路,銀外今天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社會關注和較好的社會支持,就是因為這條道路走的正確,這為今后銀外辦學提供了較為優良的教育資源環境。
近年來,社會各界以不同的方式關心支持銀外發展,促進了學校教育現代化發展。學校與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加拿大、馬來西亞以及國內多所知名中學校建立了友好的文化交流關系,這些努力拓寬了辦學視野,提升了辦學品質。
按照把銀外建設成為 “全國知名、西北一流、寧夏第一”的辦學要求,學校發展所面臨的基本矛盾表現為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現有辦學水平之間的矛盾。具體體現在:學校辦學設施相對落后,辦學資源和條件相對欠缺,有待政府加大辦學投入;學校師資力量和教師隊伍結構不能完全適應學校教育現代化的要求,需要學校和各方力量共同促進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執行力和科學決策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德育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等。總的來說,學校辦學面臨從優勢發展向卓越發展、從寧夏龍頭學校向國內知名學校轉型的挑戰。
第二部分 目標與主題
一、指導思想
學校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并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圍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2010-2020)》和上級教育部門的中心工作,結合學校工作特點,秉承“為成功的人生做準備”的辦學宗旨,堅持走“面向未來、依托一中、聯姻名校、發展自我”的辦學之路,堅持“德為先、生為本、師為重”的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引領師生走向幸福,努力提升教育品質,推進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
二、發展目標
(一)總目標
經過五年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 “全國知名、西北一流、寧夏第一”,特色鮮明、國內有影響的品牌學校。
◇特色鮮明:特色鮮明就是在認真分析自身辦學歷史和辦學優勢的基礎上,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學校特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課程特色,要形成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需要的學校課程體系,構建具有生命活力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師生潛能,體現高質量的教學和學習水平;二是育人特色,倡導科學與人文并重、育德與育才相結合的教育,要牢固樹立“一個都不放棄,一直都不放棄”的觀念,明確“人人能成才,個個有舞臺”的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搭建成長平臺,促進師生多方面能力素養的發展;三是文化特色,要秉承和弘揚“超越”這一校訓,努力構建大氣、包容、和諧、進取的學校文化,探索文化管理、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徑。
◇品牌學校:學校品牌是學校的整體形象與氣質風度。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品牌代表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學校品牌具體體現在辦學機制、管理效能、教學質量、課程建設、德育活動、科研成果等方面。學校應在“文化立校、質量強校、科研興校、特色弘校”這一發展主題的引領下,打造在國內有知名度的教育品牌。
(二)具體目標
1.課程發展。完善學校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課程需要,形成校本課程特色;提升學科教學的影響力,力爭培育2—3個區內知名品牌學科,教學經驗能夠在市、區內輻射與推廣;推進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變革,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加強教學質量監測,進一步減輕教師負擔,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保持較高位的升學率,爭取每年有60%以上的學生考取名牌中學;重視學生特長培養,重視科技創新活動,各類競賽獲獎層次提高、數量增加,在已有基礎上推進體育、藝術工作,使之成為提高教學質量新的生長點。
2.教師發展。持續推進教師合作體建設,有計劃落實青年教師和名優教師培養工作;加強校本研修,教師的師德修養、自主意識和創造能力得到有效的激發;有效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加大名優教師引進力度,能吸引區內外有影響力的教師來校任教、講學;加大骨干教師和名優教師培養力度,力爭在五年內培養出區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名師30人,培養出市級及以上教壇新秀、學科帶頭20人、名優特教師10人。
3.學生發展。積極營建安全、健康、綠色的校園環境,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制意識;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提高學生自主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加強班級管理和導學育人工作,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道德進步;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學生審美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點,陶冶美好心靈;進一步實施社會實踐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成為具有“樂學、善思、誠信、自勵”品質的有用人才。
4.硬件建設。按照國內一流學校的規模和標準,制定校園二期擴建規劃,力爭五年內實施校園新區擴建工程,三年內完成對學校圖書館、學生閱覽室、校園餐廳和教學樓、停車場的改造升級及建設;五年內高標準建設銀外附屬小學、幼兒園,努力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按照現代化教育要求,高標準添置校園設施設備,改進現代教學儀器裝備,完善圖書館、報告廳、實驗室和課外活動場所設施,建設網絡化的閱卷系統,構建數字化校園;校園休讀點和景點布置藝術化,具有審美和陶冶教育的功能。五年后建設銀外建華教育大廈(22層),集購物、娛樂、休閑、辦公、住宿一體化的多功能雙子樓。
5.管理效能。建設一支高效、精干、結構合理的學校管理隊伍,探索決策民主、分層負責、高效快捷的學校管理機制,追求卓越的學校管理文化;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教職工聘任考核體系、學生考核評估體系,實現從制度約束到自我管理的過度;科學設置學校管理機構,優化學校內部管理機制;完善社會參與學校管理機制,提高學校的社會影響和社會滿意度。
6.學校文化。依據學校傳統,進一步提煉學校精神,完善學校的理念識別和形象識別;完善以“節慶”活動、社團活動、實踐活動等為載體的校園活動文化體系,發展學生才藝和特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搞好校園物質環境設計,使校園美麗、精致、高雅,做到凈化、綠化、美化,實現書香校園、文化校園、生態校園、美麗校園,達到環境育人;進一步提高開放辦學水平,適應教育國際化的需要,加強與國外知名中學或大學合作,開展中外學生文化交流活動。
7、學校待遇:學校在二五期間一線教師的工資漲幅不低于寧夏公務員和教師的漲幅比例,福利待遇要在2010年的基礎之上翻一番,每逢主要節日給教工發禮物、每兩年給教師體檢一次,擇機分批增加教師養老金的基數,充分做到“四個留人”即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做到 “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關心”,把教師與學校結合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共生共榮、共同發展。讓所有的教工活的有尊嚴、有自信、有幸福感。
三、發展主題
1.文化立校: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中穩定的核心驅動力。首先,學校從傳統文化中提煉出學校精神內涵,并通過個性化校園建設加以深化和升華,成為全體教職工和學生共同精神追求和人生的價值取向。其次,文化是學校精神風貌的行為方式,也是學校成員的文明修養、精神情操的綜合反映。學校應在學校文化的引領下,實現自身存在的價值。
2.質量強校: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學校質量的標準取決于學生、家長、教師、社會四個方面的發展水平和滿意度。我校作為寧夏“領頭羊”學校,固然要在升學率等顯性指標方面要發揮領先優勢,更應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有個性發展方面得到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的認同,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3.科研興校: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學校多年來堅持開展教育科研,推動科研興校,提升了學校辦學品位。學校堅持科研興校的著力點在于:一是形成實踐取向的教育科研方式;二是把解決學校實際問題作為科研的原動力;三是把學校效能建設和學習型學校建設作為學校管理的目標追求。
4.特色弘校:學校特色體現學校發展的個性。我校辦學特色要開展以“英語教育培養、民族文化傳承”為重點的英語特色和國學特色的強校之路。要利用自編雙語教材《中國古代歷史人物》、《英語經典美文》及國學校本課程等,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所學的知識與中華傳統美德結合起來,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本著“與經典同行,與圣人為伍”的國學教育理念,開設 “國學經典大講堂”,逐漸培養學生品德高尚、志向高遠優良品質, 力爭使特色品牌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同率。
四、發展模式
我校經多年的實踐與探索,辦學模式確定為“X+2+1”模式,即文化課程+(國學教育+英語教育)+一項特長,只有這個模式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適應形勢的發展,適應現代人才的培養理念。
第三部分 理念與措施
一、實施理念
學校的核心理念為“超越”,學校以“為成功人生做準備”為學校使命。未來五年學校發展將堅持以“超越”為核心理念,通過構建和完善六大工作理念體系,推動學校新一輪發展和跨越。
二、工作措施
(一)校本管理:人文、和諧、卓越
理念釋義:人文,指的是學校管理應以人為本,重視人文關懷。和諧,強調管理中柔性和非理性的成分。卓越,更強調管理的遠見性、創新性和協調性。
工作措施:(1)完善以校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學校管理體制,充實校級領導班子力量,按條線、年級組確定分工,明確職責。(2)調整、充實學校行政管理組織機構,實行干部競爭上崗。建設一支有思想力、有魄力、有創新力、有凝聚力、真抓實干的干部隊伍。(3)進一步加強黨組織在學校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對學校工作的保障監督作用。(4)完善和建立各項規章制度,修訂并完善《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管理制度》。(5)完善教職工全員聘用合同制和崗位責任制度,完善《教職工績效考核辦法》。(6)完善學校內部管理運行機制,使學校管理科學、規范、有序、高效。(7)從專用室場、信息化水平、環境美化三方面不斷推進學校辦學硬件設施的完善。(8)落實好辦學經費的投入,重視經費的預測、預算工作,嚴格按照預算辦事。加強財務工作的監督和控制,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和財經紀律。
(二)學校德育:自主、全育、協同
理念釋義:自主,即自主教育,由他律到自律,從自律到自覺,行為上自律,心理上自控,生活上自省。全育,強調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實施德育。協同,即構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德育運行機制。
工作措施:(1)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組織領導,健全德育工作網絡;(2)加強德育科研,開展校本德育管理方式研究;推進我校“以德樹人”的教育特色,構建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學會成長,自主成長。引導教師開展“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學生自主成長”主題研究活動。(3)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適合現代教育的班主任隊伍;(4)落實德育常規,完善現有的各項規章制度和評優、評先辦法;(5)開發德育課程,加強人文教育、科學教育、藝術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教育,形成富有時代特征的大德育內容體系。(6)拓寬德育途徑,通過全員育人、學科育人、班級育人、實踐育人、環境育人、家庭育人等途徑,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和針對性。(7)探索學生自主管理模式。(8)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勤于反思的學習生活。(9)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銀外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為主線,以“節慶”活動和班團活動為載體,每月開展一個主題教育活動。(10)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每學期適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三)課程教學:探究、多元、高效
理念釋義:探究,在一定意義上是教學的本質特征,對學生來說是基于發現的學習。多元,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教學,開發學生學習潛能。高效,強調在教學中高效率地完成預定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成長,取得好的教學效益。
工作措施:(1)完善學校課程方案,指導課程選修和開發校本課程。(2)加強課程管理,完善選課制度,優化實施學分制管理辦法。(3)開展自主學習教學研究,構建富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4)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創新校本教研方式,提高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5)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和流程,初中提倡“五步法”,高中狠抓“四段六步教學法”模式,擇時整合簡化高中教學模式,進一步規范教學常規管理。(6)全面提升學科建設,形成學科特色,支持特色教研組創建。(7)以聽課、評課為杠桿,聚焦課堂教學,以問題解決為突破,提高教學有效性。(8)以信息技術為平臺,探索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模式,拓展學生的視野。(9)以師生共同發展為本,加大教法、學法的研究力度,以及學生學法的指導力度。(10)發揮數字化學習平臺的作用,充實教學資源庫,鼓勵學生積極閱讀、主動思考。
(四)教師發展:反思、合作、專業
理念釋義:反思,是教師個體實現自身專業成長的方式和手段。合作,就是要建立合作型教師文化,發揮團體智慧,提高教師工作績效。專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教師職業發展應從經驗化向專業化發展。
工作措施:(1)制定《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教師發展實施方案》;(2)開展學習型校園建設,為教師發展搭建平臺,促進教師專業化進程。(3)實施教師分層培養。新教師上好過關課,骨干教師上好“三課”(匯報課、公開課、示范課),全體教師評好優質課,深化名師“四個一”帶動工作(帶好一個徒弟,承擔一項課題實驗,舉行一次示范課,做一次學術報告),加快青年教師成長步伐。(4)探索教師培養方法。優化和改進校本培訓工作,通過臨床式診斷,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處方式建議,為青年教師提供教學幫助;通過任務型培訓,提高教師對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5)構建多元評價促進體系。完善全員量化考核制度,對教職員工從德、勤、能、績四方面進行量化計算。建立教師個人業務檔案,制定《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教師個人發展目標責任書》,并由校長與教師簽訂協議書。(6)堅持優勝劣汰,以“社會滿意、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的“三滿意”為原則,評聘教職員工。提供優惠政策吸引優秀教師來校任教和工作,合理、穩妥的做好部分教職工的轉崗、分流及解聘工作。(7)與高校或科研機構合作,以教改實驗基地學校的模式,開展“研究型教師”的培訓。開設“銀外大講堂”,加大力度培訓教師,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8)每年選派50人次以上教師走出去,參加全國、省、市級業務研討、培訓活動,并撰寫調研報告,選擇性借鑒或推廣。
(五)教育科研:參與、求新、遠見
理念釋義:參與,是教師作為教育研究主體的基本要求。求新,意味著研究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遠見,是科研者的一種能力和品質,是教師提升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核心動力。
工作措施:(1)營造教研促教、科研興校的濃厚氛圍,引導教師從依靠經驗向依靠教研轉變,實現從精英科研向全員科研轉變。(2)優化課題引領的科研策略,加強課題申報、立項和管理程序要求,形成學校龍頭課題與教師微型課題相統一的課題研究網絡。(3)營造教育科研氛圍,強化科研意識,普及科研方法,規范科研過程,反思科研成果,推廣科研經驗,養成自覺的科研習慣。(4)發揮骨干示范效應,利用教學過程開展研究,通過教學札記、教學案例展示研究成果,培養科研工作的領軍人物。(5)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通過名優教師和骨干教師帶動,促進青年教師合作開展課題研討課活動。(6)提高科研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校園網和論壇,促進教師教育科研學術交流。
(六)后勤保障:現代、精致、實用
理念釋義:現代,指后勤服務要適應現代化要求,提高服務質量。精致,體現精細化管理的特點,并呈現優質的服務結果。實用,是學校后勤管理的標準之一,要求物盡其用、具有實際使用價值。
工作措施:(1)開展校園布局規劃設計和基礎建設。(2)按照校園環境科學管理的要求,做好校園綠化美化、環境衛生和各種活動設施建設,發揮環境文化建設的教育功能。(3)構建高效、節約、合理的后勤管理機制。加強后勤的常規管理工作,使管理有序化,程序規范化;樹立服務于人的管理思想,使管理人性化,態度柔性化;實施開源節流的管理策略,使成本合理化,效益最大化。(4)積極研究食堂管理機制,完善我校的食堂管理模式。(5)樹立計劃在先的思想,提前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提供物質保障。
三、重點工程
(一)品牌鑄造工程
學校在過去五年的探索實踐中,形成了成長導師制、校本課程、校本研修、同課異構等較有影響的教育品牌。“二五”期間,學校將繼續保持對這些品牌的深入研究和轉化應用,并在已有基礎上重點針對學生品質教育、課堂觀察運用、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推進品牌建設。
(二)專業提升工程
分層次分類別培養教師,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針對青年教師,啟動“青年教師校本研訓合作體”培養計劃,同時實施“青藍互進”方案,為青年教師指路子、樹樣子、壓擔子、搭臺子、給位子,確保青藍工程有名有實。加大對名優教師的管理、使用、獎勵的力度,用良好的激勵機制和培養制度來保障和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同課異構”為抓手,打造學科教學團隊。搞好班主任工作校本研訓,全面提升班主任隊伍整體專業化水平。
(三)教學創新工程
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質量評價體系。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和實施,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資源,開發特色鮮明、科學實用的校本課程。注重教師的教、學、研結合,有效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大力開展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范式研究,形成促進自主學習特色經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四)學校文化工程
挖掘學校傳統文化,提煉學校精神,形成以“超越”為核心理念的學校理念識別系統。加強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努力踐行“銀外四欣賞”,實現“教好一個學生,溫暖一個家庭”的教育理念,樹立“人人能成才,個個有舞臺”的人才理念,不斷豐富學校文化的內涵。更新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課程觀、質量觀,促進學習型教學文化的形成。建好文化長廊、讀書長廊,設置校史陳列室,注重校園建筑物在風格、布局、色彩等審美方面的協調、和諧,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五)資源開發工程:
積極建構數字化學習平臺,為教師和學生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務。加強教學資源與知識管理,形成完整的學科資源庫體系。注重對學校隱性知識的挖掘與整理。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積極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的探索。
附錄:《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基礎性與發展性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