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不僅僅是一門自然學科,而且是一門科學。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學是啟蒙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關鍵時期。
就現階段的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而言,他們富余好奇心善于探究,但缺乏抽象思維和學習持久力。所以經常覺得物理難,難在公式記不住,計算題不會算等等很現實的問題。作為教師,如何才能讓學生熟練地掌握物理公式、并靈活用公式去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教師應在建立概念得出公式、理解應用、鞏固公式的過程中注意教學的方式方法。
一、創設情境感知概念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教師的教學過程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并認識物理規律,同時還應將學生學習的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體會物理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如在電功率定義公式導入中,利用將功率不同甚至差別很大的的用電器(比如用1000W的電吹風和一個100W的白熾燈),分別接入家庭電路線路板中,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觀察兩次電能表的轉速(或電能表指示燈閃爍的快慢)明顯不同,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為理解電功率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二、實驗探究推導公式
實驗探究是學生尋得真知的必經之路。新課程倡導和凸顯探究學習,使學生的思維在探究中發展,學習的興趣在探究中提升。更有利于利用實驗結果推導和得出物理公式。
如在講解《歐姆定律》公式前,先引導學生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再根據所得的數據推導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由此順理成章推導出歐姆定律的公式:電流=電壓÷電阻。在實驗中學生體會其公式適用的條件、公式的特點、單位的統一性等等注意事項。
三、、圖像數據推理公式
物理學是數學化程度最高的一門學科,從物理概念的引入、規律的定性描述等都離不開數學的圖像處理能力,數據分析和計算應用能力。
如在建立物質的密度概念時,根據探究實驗“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收集數據后,分析比較數據發現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或者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圖像,分析圖像知道m與V成正比,寫出一般式m=Kv,代入一組(m,V)數據,即可算出k的值,得出結論,這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對不同的物質,這個比值一般不同,這個比值就是物質的密度,從而得出密度的計算公式。
四、類推類比總結公式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對比、類比的教學方法,加強思考公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比如對于熱效率的學習,因為同為效率問題,可以先復習機械效率,由有經驗的同類公式引導學習新的背景下的效率問題。
六、課堂練習應用公式
課堂練習是檢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有效手段,也是課堂反饋應用公式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時,教師要防止學生亂套公式,做到解一題,明一理。盡量設計一些能靈活運用公式的練習題,鼓勵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使學生既能靈活、全面的接受信息,又能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擾,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公式應用能力。
七、知識框架聯系公式
美國認知教學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影響課堂教學中意義學習的重要因素是學生的認知結構。在物理知識結構中,基本概念和公式就是一個個節點,各個概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零散的、分離的,未能完成完整的概念體系,因此整理組建知識網絡、畫知識樹等逐章總結,板塊歸納顯得尤為重要。
引導學生每學習完一章知識,進行一次總結歸納,每進行一個知識板塊,讓學生用自己的結構圖對知識點進行系統歸納,這樣連點成線,把零碎的知識點網絡化,有助于記憶和聯系公式。有利于學生系統的掌握物理概念、公式脈絡,實現物理公式的對比聯系與有效遷移。
八、精選考題運用公式
重視近年中考題、模擬題及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的導向引領作用,提高學生的公式應用能力。
日常教學中,及時收集近年陜西和各省的中考試題,了解熱點新聞中的物理現象,引導學生分析新背景、熱點中的物理知識。重視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試的試卷分析,提高學生靈活應用公式的答題技巧、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九、競賽活動鞏固公式
適時進行公式的撲克牌游戲、聽寫、默寫、舉行書寫公式大賽等活動有利于學生梳理物理公式與意義,記憶并鞏固其單位。定期開展各種書寫公式的活動,進行書寫公式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公式的正確書寫率、規范書寫率。
十、實踐活動升華公式
物理來自于生活,物理公式是物理現象和規律的精煉的反應,要提高學生對公式的應用和鞏固,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規律,對于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多問幾個為什么,自己動手做做,創新實驗等等,改造實驗器材,改進實驗思路和方法,這樣物理公式的應用和鞏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的提高。
對于初中物理的公式教學方法很多,但應該以人為本,以學定教。孟子曰“教亦多術矣”。尤其在初中物理公式教學中,教師應切合實際創造出更多更實用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物理公式的理解力和應用能力,真正做到重視學生的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