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作用,切實提升我校班主任專業素養和管理水平,從而達到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目的。2020年11月16日至18日,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特派初一、初二四位班主任參加銀川市舉辦的《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培訓結束后,我校又于2020年11月20日下午舉行了班主任心理教育培訓分享會,請四位班主任分享培訓中的所學所感所悟。此次分享會由學生處王宏艷主任主持。
初二(7)班劉海澤老師發言的主題是《學生厭學的心理成因與對策》,他分享到:通過學習何喜龍老師所講的《學生厭學的心理成因與對策》這節課,讓我進一步認識了學生厭學的背后成因。講座中何老師著重從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刻分析,同時也給一線班主任們如何解決學生厭學行為提供了一個思路:1.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2.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3.嘗試理解厭學學生;4.嘗試分析厭學情況;5.團結力量,對癥“下藥”。
初二 (12)班喻敏老師分享的主題是《如何與家長和學生有效溝通》。她提出:如何進行有效溝通?首先從三個方面來談,第一,意義;第二,基礎;第三,技巧。 當然前提是“有效的”,所謂言不順,則事不成,話不投機半句多,我們與家長和學生溝通過程中是否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觀點?對方是否接受或者理解你的表達?在你批評他人的時候,如果他頂嘴了,你是否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觀點?你們能夠協商解決問題嗎?其實在所有的溝通過程中,當你的溝通沒有達到解決問題的效果時,溝通都是不成功的。
那么,第二個問題:有效溝通的基礎是什么呢?是三個尊重:尊重人性,尊重個性,尊重差異。拒絕道理,經驗主義,一致要求。教育,應該始于心,基于心,而教育的本質其實是喚醒,是開發你的內心,了解學生的心理,尊重人性,這才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技巧方面的東西呢?我們談到了換位思考,談到了同理心和共情。其實有些事情對于我們成年人來說都不一定能夠做到的,何況是對于一個孩子的一個堅持呢,有句話說得好,其實孩子們都是來報恩的,所以對于一個孩子的教育,我們都更應該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同理心,多一些共情,這樣才能夠在溝通過程當中取得有效的效果。
初一(7)班宋敬賢老師發言的主題是《引導學生積極良性發展的教學智慧》,她分享到:參加了為期三天的培訓,緊張而充實。今天,當我們面對瑣碎的班級事務,繁雜的班級問題,應該該掌握一些心理學理論,把握一些心理規律和應用一些心理學技巧:
1、需要富有“同理心”的師生溝通
2、通過有效贊美培養其自尊心
3、“我向信息”助力有效溝通
4、抓住教育契機,讓活動體驗代替說教
那么到底怎樣管理學生呢?首先,需要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認清心理發展階段,了解家庭教育環境,抓住問題的本質與要害。其次,班主任需要應有的心育理念。積極的正向關注,積極的正向思考,管理過程用心用愛,管要因人而異。再次,抓好關鍵期,走在問題的前面,利用好每一節班會課解決共性問題,努力嘗試“心理主題班會”非常重要。
總之,教育應始于心,基于心,學會尊重人性,尊重個體,尊重差異,作為班主任,創建敬畏的同時講究技巧,努力做到強大而不強勢!
初一(14)班楊麗娟老師的發言主題是《觀摩白雪老師的主題班會有感》,楊老師在有幸觀摩了白雪老師的主題班會《進入青春期后的那些事兒》,受益匪淺,感受良多。青春期是一個孩子們羞于啟齒,而老師們不知如何講起的話題。這樣一節班會課,應該如何上呢?帶著好奇心,我走進了白雪老師的課堂。整個班會課的過程當中,各個環節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行云流水,循循善誘。學生們先是審視自己,再去評價別人,最后自我警醒,盡管老師沒有一句的說教,但我覺得教育效果非常好。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面對陌生的學生,白雪老師能夠通過自己甜美但不失分寸的微笑和溫柔親切卻堅定的語氣和孩子們迅速的建立信任感,使孩子們能夠在那么多人面前敢于傾訴,樂于傾訴,這是我們普通班主任很難做到的,值得我們反思學習。
通過今天的分享會,各位班主任收獲了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方法,并能夠運用到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去,也讓這此次活動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