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愛的藝術。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教師的關愛是無私的,心中有愛才能使我們的教育產生無窮的智慧和力量。作為班主任,每天接觸的是等待滋潤的心靈。如何使一顆顆心靈健康成長?只有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在實踐中獲得成功。
以前教過一個學生小A,這個孩子脾氣暴躁,經常與同學產生爭執,無法友好相處;課堂上注意力很不集中,回家作業經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向我反映情況,就是學生向我告狀。于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做一個與同學相處融洽、父母喜歡、老師欣賞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后來口頭上答應了。可轉過頭他又一如既往,沒有絲毫改變。在老師和同學的眼里,他是一個“問題學生”。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我從其他學生和小A家長處掌握了更多關于他的信息。我發現造成小A難以合群的個性和不愿努力學習的狀態,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環境。在他讀小學三年級時,他的父母就因感情破裂而離異,他被法庭判給了父親。離婚他的父親重新組建了家庭,于是將小A寄養在他年邁的奶奶家里,所以王某的生活和學習問題只能由爺爺和奶奶來料理。爺爺和奶奶對孫子過于寵愛、放任的,凡事都依小A的,于是他在家一直處在以我為尊的軸心位置。只要大人有一點不順從他,他便翻臉不認人,大吵大鬧。同時,在學習方面,爺爺奶奶無法給予小A監督與指導,所以他的學習完全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沒有初中生該有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對小A這樣的學生僅僅依靠班主任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與家長合作,統一教育觀念。了解了他的家庭狀況后,我分別和他父母和爺爺奶奶進行了溝通。發現他爺爺奶奶年事都較高,不具備撫養青少年的能力后,我找他父親談話,向他解釋了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的重要意義,建議他盡快將孩子接回來住在家里,由自己親自撫養。令人高興的是,小A的親人都十分理解我的用心,也積極地配合我的工作,為我對孩子的教育打好了后方基礎。
之后,在學校處理小A的突發狀況時,我盡量先控制自己的情緒,理解小A的處境。這個孩子往往不是有意挑釁他人,而是不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于是我把批評教育放在第二步,首先引導小A遇事多冷靜思考,學會控制情緒、理解他人,通過一次次的不愉快事件,一點點學習怎樣合理表達自己的想法、怎樣與他人友好相處。
同時,我努力發動同學們,讓小A在生活、學習中體會到來自身邊的關愛。比如,在小A生日時,我與小組里的同學為他準備書、文具、蛋糕、可樂等小禮物。這些小小的“驚喜”拉近了小A與老師和同學的距離,此后他與大家的相處越來越融洽。拉近了心靈的距離后,小A逐漸參與到學習小組的討論、互助活動中,學習態度有所轉變,雖然小A的作業仍然錯誤較多,但不完成作業的情況沒有再次出現過。到初三畢業,小A的問題已明顯好轉,他基本上能克制自己不良的情緒,同學關系也相處得較好,和父母之間的交流也大大增多了,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魯迅先生曾說過:“教育是植根于愛的。”班主任的愛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
有時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都能幫助老師走進學生的感情世界,贏得學生的信賴,讓老師的教育發揮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