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教學反思
本課題涉及面很廣, 包括地球上及我國的金屬資源情況、鐵的冶煉、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雜質問題計算、金屬的腐蝕和防護,以及金屬資源的保護等,既有知識、技能方面的內容,又有環境意識和資源意識等情感領域的內容。。本課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對金屬材料和金屬的化學性質等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合理引導學生復習已有知識,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使學生構建補充完整的知識框架。本節課由常見金屬礦物的照片以及資料“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表引入,簡單介紹了地球上及我國的金屬資源情況。
從組織教學的角度出發,本課通過學生用自己收集的材料,親手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活動,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創新潛能,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動員學生利用多種途徑收集資料,培養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展示成果,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設置了一個懸念: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由設問把學生心中所思明朗化,給了學生一個明確的求知方向。通過例題的方式,把化學原理、計算和生產實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活動成為有機的整體,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由一個簡單的設問和一個具體的數字,將學生的思維帶入了金屬資源的保護中來。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金屬資源的保護的重要性。
學完本課題,讓學生有時間再整理本課題內容,使知識形成脈絡。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讓學生用辯證的觀點看待金屬資源:提高學生的資源意識。同時利用金屬資源的回收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積極投入到金屬回收的活動中去。。從防銹方法的確定,引導學生形成基本的運用知識的思路:了解反應的條件—促進或破壞反應的條件—達到某一目的。但由于本節課內容較多,時間有限,導致一些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對某些知識存在疑惑,還有由于學生自己做的鐵生銹的探究實驗,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材料的選擇,時間的把握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差異,導致實驗現象和結果不同,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認識,今后的教學中要著重注意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