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興趣是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它極大的影響著學習效果。但是只有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激發的興趣才能持久不衰,因為潛在的興趣產生于自身的內部動力,內部動力則來源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愿望的尊重和對學生取得成就的需要。興趣與動力二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每個學生都渴望學有所成,一旦證實自己的成就而產生了成就感之后,就會極大地激發自身的興趣,從而情不自禁地要求更深層次的學習。這就是被成就感激發出的潛在興趣。
學生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學習,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分層現象。尤其是在中學階段,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能力不同,勢必會導致學生分層。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體驗到成就感?如何讓每位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學到知識?這是每一位英語老師都會面對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我校老師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有了新的做法:
一、小組分工、優勢互補
我校采取了新的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每個班的學生都被分成了若干個學習
小組。課堂教學以學習小組的討論展示為主。小組成員的分配原則是保證每個小組各科至少有一個學科骨干,形成小組成員互助學習的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英語課堂教學變得更容易些。一個班的學生很多,要想照顧到每個學生是很難做到的。而我們現在可以將學習任務分配給各個小組,由小組組長來組織學習,同學之間互相幫助。英語程度好一些的學生可以幫助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解決一些基本問題,程度好的學生也可以得到鞏固和提高。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的課堂就可以照顧到每個層面的學生了。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有所收獲,不管收獲的多與少,都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程度的成就感。
二、展示自我、增強自信
我們的課堂包含“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檢測反饋”四個教學環節。課堂上,教師首先發放預先編印的學案,組織學生自學。在自學的過程中,如遇到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內部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小組成員推選一名同學擔任小組發言人,將問題提交到全班解決。在教師的指導下,各小組推出的發言人在班內進行交流發言,其他小組進行糾正、補充、質疑、點評,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拓展延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獲得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學生們經過小組的討論,可以做好充分的準備,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論討論結果的對與錯,學生都能體驗到一種成就感。長此以往,學生在課堂上會越來越活躍,越來越自信。
三、分層練習、及時反饋
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牢固掌握某種知識或技能,必須重視課堂練習。如果用統一的練習題要求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要么使學生吃不飽,要么學生吃不了。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對中下等學生只要求掌握英語的基本知識點,做好基礎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既要做好基礎知識題,又要做好綜合提高題。這樣分層要求練習,使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練習和成功的樂趣。我們的教學方法以學案教學為主。學案的編寫要求劃分層級。自主學習內容為基礎內容,班里每位學生通過查閱都能完成;互動探究內容較難,適用于小組討論解決。這樣的學案可以使每位學生找到自己的成功點,體驗到完成任務的樂趣。
四、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想學、樂學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樣課堂氛圍學生缺乏成就感,從而很難激發學生潛在的興趣。而學案導學,小組互助為主的教學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不再有說教,而是一個個求知者之間的探討與發現。每個問題都是展示個人魅力的機會;每個解答過程都是思維碰撞產生的火花。這樣課堂氛圍使學生體驗了成功與快樂,所以他們想學、樂學。
總之,想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的興趣,就要注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成就感。只有擁有了成就感,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避免兩級分化,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