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課后反思很重要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見到這句話以來,我一直把它當作我的一句座右銘。因為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后發現,這句話的確對我的工作和學習產生了很大的益處。我個人認為,認識自己的途徑就是不斷的反思和實踐,在反思中不斷的成長。同樣的,作為一名教師的我們也應該積極地反思。既可以反思你的人生,但更重要的是應該反思你的教學。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一般比較重視課堂教學前的準備,卻往往忽略課后的反思和總結。教師能及時總結和反思課堂上的得與失,恰恰就是找到再一次上好課的根源。相反,不及時反思或反思不到位,往往會失去良好的教學反饋資源。那么,如何及時寫好課后反思,及時記錄教學中的“得”與“失”,從“得”中提升經驗,從“失”中分析原因,從而促進自己的教學研究呢?
1、不要把寫課后反思當成應付差事。一般講,教師的教育智慧和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除了來自教育理論的指導學習外,更多的來自于對自身長期教學實踐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積累自身個性化的經驗,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華師大葉瀾教授說的這句話充分點明了記錄課后反思的重要性。
2、每當上完一節課,要及時記錄課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課堂教學的記憶會逐漸模糊,這樣寫下來的課后反思不夠恰當。在教學研究中要真實記錄自己的教學反思過程和教學效果,書寫可長可短,絕不寫空話、套話,更不能寫假話,否則其反思就無意義可談。
有時候我感覺歷史課上的很別扭,課堂上提的問題沒人回答。針對這種情況我星期一上課的時候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大家寫一下歷史課的感受,談談歷史課如何上好。我認為這個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而且我認為任何事只要動腦筋思考,就會不斷完善。我相信學生也會跟老師實話實說。我期待著……一個下午,我一直沒出辦公室。在那里認認真真地看了兩遍他們寫的內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后又根據同學們的要求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問題的原因:
1.不會,懶得思考,。
2.缺乏自信,覺得答案不夠完善,不敢說,怕嘲笑。
3.沒聽講,不知道老師的問題。
4.太簡單的,不想回答;太難的又不會回答。
二.不會是現實,是放任自流還是想方設法?我覺得下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妨一試。
方法一:提前預習,了解大概。做到心中有數。
方法二:借助課外書,對課本有進一步的把握。
方法三:認真讀書,進行反復思考。
方法四:抓住規律性的知識,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
方法五:虛心聽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總結,進行反思。
偶爾一兩個題不會也無關緊要,只要自己努力去思考了,就已經達到目的了。永遠不要放棄自己。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里有諸多的潛臺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么”……假如每一個小學生、中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能不斷進步,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有自信才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有實力你會更自信。
三、四兩項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愿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作為一個歷史新課程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在教材、教法、學生等把握不到位,應該多下苦功夫,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使學生苦干加巧干,考出優異的成績。
潘 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