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事業的飛速發展,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質量勢在必行。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善于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英語教師,在把寓于知識中的“道”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中,只有不斷地交流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才能使師生共同進行的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的新型教學觀念的今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發揮主導作用外,還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一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講課,不只是講給學生聽,而且要啟發性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不但要使其學會,還要教其會學。發揮其主動精神,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笛爾卡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因此,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是把知識變為能力的橋梁。
一、通過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我們讓學生對新課文進行預習,并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進行具體指導。這樣,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按程序一步一步學習,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掌握了獲取知識的方法,進而培養了自學能力。在預習過程中,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通過工具書查單詞、聯系上下文、借助圖畫等手段,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匯意思,進而初步了解文章大概內容。另外,根據預習提示或布置預習提綱,讓學生細讀課文,自學課文內容,把弄不清的問題畫上記號,以便帶著問題聽老師講課,并在課堂上對預習效果做檢查驗收。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方法進行學習,會使被動地聽教師講變為自己主動地學,會在自己動腦、動口、動手中感受到自己獲得知識的樂趣,自學能力也就成了學習的動力。
二、培養學生掌握聽課方法,發展思維力
課堂教學時,我們往往在分析文章以前,先讓學生速讀課文。當分析課文時,用老師精心設計問題和學生回答的形式,使學生緊跟教師講課節拍,理解課文內容。學生通過積極地動腦,開闊了思維。教師把學生回答時出現的問題再給予精講,講深講透。平時授課時,往往在教師的啟發下自然地引出新詞。如:“offer foods”這一對話,教師先問:“What did you have this morning?”學生答:“I had some milk and two cakes.”這樣快速地進行對話。然后,教師再設立信息讓學生猜想:“What did he have at noon? ”學生會得出更多的食物名稱,有些詞就是本課要教的新詞,教師此時利用實物教:Bean curd, pancake, bowl, soup, coffee, cream, ice-cream.溫故而知新,而且把乏味的詞融入情景中、交際中。如這樣聽課,學生精神集中,回答問題積極主動。課堂氣氛動靜結合,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進而提高聽課質量。
三、通過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講完后進行練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面。練習要講究作業質量。學生做完一道題后,應多問幾個為什么,以拓寬自己的思路。對于一些典型題,要做到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如:__,but he knew a lot of things.
A: Having been a child B: being a child
C: He was a child D: Though he was a child
同學們可能會提以下幾個問題:
(一)答案為什么是C?
(二)為什么說but是解此題的關鍵?
(三)若沒有but,此題又該選什么?
這樣,隨著學習的深入,自己的知識面就會越來越寬,能力也就會越強。
總之,探討教學發展規律,實施素質教育,體現了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改進教學方法的目的是使學生的被動記憶變成主動思考,使學生的死板學習變成主動活潑的學習。教師把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交給學生,不僅要考慮如何教好,還要讓學生明白怎樣學好。教學方法的改進是無止境的,教師各有特長和風格,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發揮各自優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取得最佳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