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設計和反思
作為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并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征,按照大綱要求,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同時要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等方面下功夫。
初中生物新教材學教學要把握教學大綱,因為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作為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并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征,按照大綱要求,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同時要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等方面下功夫。現在就幾年的初中生物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 明確目的,激發學習動機。
根據學生的特點明確學什么,目的是什么?但是初一、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生物有點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生物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因為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所以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征激發學習動機。
二、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規范操作是進行實驗的基礎,而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是達到實驗的目的、探索實驗結果的關鍵。但學生在實驗中往往重視操作,忽視觀察、分析。如在解剖河蚌的實驗過程中,學生認為解剖完了,實驗就做完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實驗前編好實驗指導,要求學生預習實驗時準備好硬紙板,在一定的位置寫上河蚌各器官、系統的名稱。這樣通過學生動手、動眼、動腦、觀察、分析思維,培養了學生認真的科學態度,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三、指導學生掌握生物學習的方法。
由于地方不同,學生對生物學理解就有著不同的認識。例如課前預習,尤其是生物實驗中的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范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范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有煩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于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如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三個一”:一、安放距桌邊一掌(5-7cm);二、對光要目(目)物(物鏡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線,光強用平面鏡,光弱用凹面鏡;三、觀察時標本對孔正中距離物鏡一厘米,視野中出標本顏色或雜質時觀察目標即將到位,微調粗準焦螺旋使物鏡升降,待能看見物體后調節細準焦螺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標時緩緩移動玻片標本即可找到。教師規范操作一步,邊講該步的注意事項,邊讓學生模仿操作一步,然后讓學生動手實踐,教師巡視,及時表揚規范操作快而且準確的學生。糾正錯誤操作,如用左眼觀察時,糾正學生用右眼觀察或閉著右眼的習慣,轉動轉換
器時,糾正扳物鏡的錯誤操作。用完顯微鏡擦干凈外表,轉動轉換器,把目鏡和物鏡取下,反光鏡拌垂直,放回鏡箱。這樣學生就達到了實驗的目的要求,從而顯學生才會對事生物課感興趣。
四、即時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考查。
如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探究種子成分、鯽魚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結構后,對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進行考查,這個實驗既考查了顯微鏡的使用,又考查了臨時裝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對細胞結構的認識,
為后面的生物實驗打下基礎。根據學生的操作進行綜合評價。這樣通過實驗考查,促使學生認真預習、復習、動手操作。做到人人過關。這樣對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生物課的興趣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