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課堂活力 激發情感升華
——《祖國統一大業》教學反思
每一次公開課、競賽課都是一種能力的提升。每一次都讓授課者獲益匪淺。所謂師者,授業解惑,但于我而言,教師更需學而引,引而進,進而更學。想來這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真正內涵吧。
本次青年教師風采大賽,我所授的是人教版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根據課標要求,要求學生基本了解或掌握“一國兩制”構想的內涵。通過對“港澳順利回歸”和“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學習,培養學生自學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注重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
因此,在本科的整體設計上,我以情感的培養為主題,努力渲染課堂氛圍,以家國情懷課題,以愛國主義結束,充分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愛國情愫。使學生明白 個人命運和國家榮辱息息相關的道理。培養學生為祖國統一大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貢獻的民族意識。
在教學設計上,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講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指揮和引領。
總體來講,我認為本節課做到了以下幾點:
1、引入部分,以于天佑的《望大陸》這首詩導入。請學生有感情的誦讀,教師提取關鍵詞句,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對大陸親人的思念,期盼祖國早日統一的情懷。由此引入課題——《祖國統一大業》。
2、在新課講授環節,以學案為突破口,讓學生圍繞導學案展開學習。通過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集體交流的探索學習形式,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真正成為知識的獲得者。例如在探究“一國兩制”的內涵時,讓學生結合學案材料以及課本內容,小組合作討論,并畫出關于“一國兩制”內涵的思維導圖,讓兩到三組學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小組討論的成果,其他小組補充完善。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即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又能讓學生對其內涵有更深的理解。
3、這節課的目標是明確祖國統一、激發學生的歷史情節。如何將學生引入這一情節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的歷史核心素養成為關鍵。在這一點上,我利用余光中的詩《鄉愁》做為情感引導。用低沉、懷念的語氣背誦這首詩,在配《回家》的伴奏,同時展示一些相關的歷史圖片,用視覺和聽覺雙重刺激,使學生很快進入狀態,此時再引導學生把學習歷史和解決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觀察社會,從而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充分解讀課本,讓學生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梳理課本內容,做到貼合課本知識,突出教材的作用培養學生通過教材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過這節課也直接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學中一些問題:
1、史實資料準備的不夠全面,教師引導過于簡單,課堂僅局限于課本教學,如果可以引用課本外的圖片和資料,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2、講授臺灣回歸問題時,如果能結合時事,將一些社會現實中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與課本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會更易理解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會更加興致盎然。
歷史科的教學內容龐雜,時間緊張。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于課本教學中,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問題。尤其是本課內容涉及時政、歷史以及政治學科的內容較多,概念易識記但理解較難。對于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課堂上進行的不夠充分和透徹,仍有待通過課下進行補充。
總之,本課教學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加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得課堂內容更為充實,學生參與程度較高。盡管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概念理解不明以及材料運用不當的問題,但隨著學生知識儲備的增加以及理解能力的增強,這些問題將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