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從小就喜歡讀書,非常勤奮,還特別喜歡手工,家里給他的零用錢,他都用來購買木工工具。他做了許多精巧的風車、風箏、日晷、漏壺等實用器械。少年時代的牛頓并沒有顯露出過人的天賦。所不同的是動手能力相當強。他每做一件東西,總是一聲不吭地埋頭苦干。如果做得不合適就拆了重做,絕不馬虎。牛頓非常勤奮,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特別是數學的差距更大。牛頓并不氣餒,就像他少年時代喜歡思考問題一樣,踏踏實實地學習,直到透徹地理解為止。
牛頓小時候的故事:成功源于勤奮
牛頓小時候家里很窮,他父親早就病逝,牛頓和母親相依為命,過著清苦的生活。十四歲那年,因家里實在拿不出錢,牛頓中途退學了。
退學以后,他的心思仍然停留在數學書上。一天,母親叫他騎馬到山里辦事。他扛著馬鞍到馬棚去牽馬,這時他正在思考一道數學題。當他把馬牽出來后,突然想起了解題的一種方法,他未牽著馬,卻扛著馬鞍一邊跑一邊思考。到達山頂后,解決問題的另一種方法又想出來了,而馬卻早已跑得無影無蹤,只有馬鞍還在肩上。
牛頓小時候性格內向,心靈手巧,但是在校成績卻很差。他后來媽媽改嫁了,他跟著外婆生活。外婆發現牛頓很聰明,會發明很多工具,比如:小風車、小城堡等等,他都放在他的小作坊里。牛頓雖然會做風車、風箏等東西,但是在學校的每次考試都是劣等,因此常常挨老師的鞭子。一次,牛頓做了一個風車,一有風,風車就飛快地轉起來,牛頓想:能不能讓風車沒有風也會轉動呢?他一直在思考。后來,他用小白鼠踩圓籠,使風車不斷的轉動。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在于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扎實實、步步推進。他研究完了歐幾里德幾何學后,又研究笛卡兒幾何學,對比之下覺得歐幾里德幾何學膚淺,便悉心鉆研笛氏幾何學,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準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于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終于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