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課的標準
有“頭”有“尾”
“頭”是課堂導入。教師拿起書本一講到底的課堂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學生厭煩學習的開始。為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確定適當?shù)膶敕绞健?chuàng)設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常用的導入方式有影視導入、動畫導入、故事導入、圖片導入、渲染導入、設疑導入等。
“尾”也就是小結,要與“頭”首尾呼應。小結的作用是讓學生能在課上及時梳理并鞏固所學知識,也就是回顧這節(jié)課解決問題的過程,并提出新的問題,為上好下節(jié)課做鋪墊。小結最好由學生做,可以是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的總結,也可以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進步或收獲。
有大量的師生雙邊活動
現(xiàn)代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的必要條件。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師生之間地位是平等的,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因此,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表現(xiàn)欲,把學習空間留給學生。
師生雙邊活動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點撥,否則會一盤散沙。活動中要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fā)揮一切感官的功能,力爭做到生生想活動、敢活動、有活動、能活動。活動前,教師要引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并在活動中做到自我監(jiān)督;活動后,學生要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并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補充。
有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
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學習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課堂上合作學習的最佳方式是分組學習,分組學習也是教師解決大班額教學、實現(xiàn)全員參與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動機和個人責任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小組中每個成員的表現(xiàn)都代表小組整體利益。學生必須團結、協(xié)作才能保證小組的共同利益,從而產(chǎn)生歸屬感和成就感。在分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qū)W會尊重他人學習成果;能夠?qū)W會向他人學習,學到先進的學習方法;能夠?qū)W會妥協(xié),當小組成員間有意見分歧時做到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能夠?qū)W會寬容,寬容那些學習績效不如自己的同學;等等。
有教學重難點展示及突破
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安排教學重難點的展示和突破的環(huán)節(jié);否則課堂教學中就會出現(xiàn)學習內(nèi)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學習知識點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整個教學過程變得平淡如水,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課改不是否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是同時強調(diào)學生在習得這些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怎樣掌握學法,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商發(fā)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教學設計中預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中的重難點通過多種途徑展示出來,并進行有效突破。
人文類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復述某些重要觀點或者數(shù)據(jù),而不是由教師一味地強調(diào)其重要,要求學生記住。自然科學類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布置學生針對重難點部分多做練習,不失為突破重難點的一種有效手段。
有減輕心理疲勞的興奮點
課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活動后,師生會進入心理疲勞期。學齡段越低,心理疲勞期出現(xiàn)的頻率越高。因此,教師要在一段教學活動后安排一些益智、放松的活動,進而調(diào)動課堂氣氛。
教師可以從學科整合的角度出發(fā),不必拘泥于學科范疇,選用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比如要求學生齊唱英文歌曲、背誦古詩或做簡單的益智游戲等。教師還可以把設置減輕心理疲勞的興奮點作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給他們展示的空間。展示的內(nèi)容可以是學生搜集的幽默故事、格言警句等。
有對教材的拓展延伸
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是陳舊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師生在教學互動中,通過對教材的感知、理解和解讀,產(chǎn)生新的共生知識、經(jīng)驗、情感和體會。
要把教材作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教材也不是金科玉律,對教材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進行適當取舍,也需要質(zhì)疑甚至否定。教師還可以在完成指定教材學習之外,自主選用其他教學材料。